上編 三線人的社會生活
孔雀西南飛:浮沉中的三線人
三線人的青春與傳承:無問西東
革命洪流中的平凡生活
——以江西小三線工人伏如山544封家書為中心的討論
社會生活史視角下的三線建設研究
——以飲食為中心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小三線職工日常食品供應研究
——以遼寧桓仁縣三新廠為例
“單位制”視角下西南三線建設時期內遷職工的音樂生活
——以貴州六盤水為個案
三線建設時期職工體育活動的開展及成效
——以攀枝花為例
三線建設言語社區(qū)語言生活
皖南上海小三線職工的民生問題研究
上海小三線建設職工住房保障研究
三線建設職工激勵機制探究
危機與應對:上海小三線青年職工的婚姻生活
——以八五鋼廠為中心的考察
支援遼寧小三線建設職工家屬、子女安置問題的微觀考察
三線企業(yè)的搬遷對隨遷子女入學教育的影響
——以重慶為例
三線建設時期的子弟教育需求與師資供給
——以上海小三線為中心
三線企業(yè)老年人養(yǎng)老需求與實現路徑調查研究
——以安順市三線建設企業(yè)為例
身體史視域下的三線建設者研究
三線企業(yè)的社會特征探微
三線企業(yè)的搬遷對內遷職工生活的影響
——以重慶的工資、物價為例
三線建設時期重慶地區(qū)內遷職工社會生活問題探析
陜西地區(qū)三線企業(yè)內遷職工社會生活問題探析
空前挑戰(zhàn)與竭力應對:湖北三線建設內遷職工家屬安置系列問題
考察(1965―1980)
下編 三線人的文化認同
落地不生根:上海皖南小三線人口遷移研究
標簽化的族群:一個三線企業(yè)中的社會結構
國家行為·族群敘事·身份表述
——攀枝花三線建設的文化人類學解讀
“我們”與“他們”:三線人的自我認同與群體區(qū)隔
單位制度變遷中身份認同的社會建構
——以S廠“三線家屬工”為例
遷移、發(fā)展與融合:寧夏三線建設歷史考察
區(qū)隔與融合:三線建設內遷移民的文化適應及變遷
三線建設移民的內遷、去留與身份認同
——以重慶地區(qū)移民為重點
三線建設移民二代地域身份認同研究
——以重慶K廠為例
從集體身份到集體記憶:“三線人”的時空流變研究
社會文化視域下的三線“單位制社會”文化研究綜述
小三線建設背景下農工互融型社區(qū)的形成
——以江西“國營九七四廠”為中心的討論(1965—1968)
移民外來文化的土著化過程
——以西南三線廠的“廠文化”為例
重慶三峽庫區(qū)“三線建設”時期的移民及文化研究
從移民到“遺民”:“三線孤島”的時代演進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