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依循工夫論這一進路,以湖湘學派為個案,從湖湘學派自身思想的脈絡,及與其他學派的學術交往,展示了道學家們對性情問題的思考。由此,宋明道學一開始就表現出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一系以伊川、朱子為代表,主張下學而上達的工夫論;另一系則以明道、五峰為代表,主張上達而下學的工夫論。通過對道學脈絡的重新梳理及相關具體問題的處理,從而將湖湘學術本身的獨特性及其在道學發(fā)展史上的重要性得以充分展示出來。另外,本書專門對湖湘學派的思想源流、學術交往及相關的史實進行了考訂。叢書簡介: 《中國學術流派研究叢書》是在匡亞明先生主編的《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基礎上,對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史上以杰出思想家為核心的不同學術集群的研究,是對色彩斑斕的中國古代學術思想歷史畫卷中*具特色的“面”的呈現與“線”的尋繹。中國古代學術傳統(tǒng)的源流色彩極濃,學術的承祧與變異形成的內在張力是推進學術發(fā)展的重要動因,學派間的爭鳴競辯、激蕩互動及不同學派的因革損益、意脈賡續(xù),書寫了中國古代色彩斑斕的學術發(fā)展史。因此,對各個學派進行分別研究,明乎學派源流統(tǒng)緒,梳理流變過程,呈現其戛戛獨造的學術風采,分析其對于中國學術思想發(fā)展的價值,厘定其地位,對于揭示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因革發(fā)展機制,推進中國學術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這是組織編撰《中國學術流派研究叢書》的根本動因。本叢書首輯30種,由南京大學周群教授主編,各學派研究的知名專家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