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黨政讀物星火滬西

星火滬西

星火滬西

定 價:¥88.00

作 者: 上海市普陀區(qū)文化和旅游局 著
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蘇州河紅色印記"系列叢書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76018370 出版時間: 2021-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2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上海普陀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發(fā)源地之一。本書弘揚偉大的革命精神,激發(fā)愛國熱情,書寫普陀的革命歷史,集中展現(xiàn)建黨前后的滬西人民戰(zhàn)斗史特別創(chuàng)作,主要以普陀紅色史實為基礎,以紀實文學的形式,塑造了一系列工人英雄的形象。

作者簡介

  吳海勇,文學博士,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一處處長,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兼職教授。參與編撰黨史集體成果十數(shù)本,發(fā)表個人署名論文、文章逾 200篇;個人著述出版有《時為公務員的魯迅》《魯迅的生命哲學與決絕態(tài)度》《列兵毛澤東》《“電影小組”與左翼電影運動》等十數(shù)種。

圖書目錄

序幕:1919年,赤色風暴起滬西 錢漢東 / 1

在蘇州河兩岸星羅棋布的工廠中,資本主義企業(yè)基本實行自由雇傭制度,如招工頭制、私人介紹、臨時工等,但有些企業(yè)實行特殊雇傭制,如養(yǎng)成工、
包身工等,紗廠就是如此。日商紗廠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以包身工、養(yǎng)成工等雇傭方式殘酷剝削工人,勞工命運悲慘?!?
正如馬克思所揭示的那樣:“現(xiàn)代的工人,即無產(chǎn)者,是大工業(yè)本身的產(chǎn)物,是資本主義的掘墓人?!敝型夂谛馁Y本家不擇手段地榨取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
值”。廣大工人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剝削、壓迫,過著饑寒交迫的苦難生活。有壓迫就有斗爭,小沙渡的隆隆機器聲掩蓋不了工人們的怒
吼……

從文化啟蒙到紅色啟蒙——記滬西工人半日學?!⊥跹跑?/ 11
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面對固若金湯的反動堡壘,以卵擊石,可乎?砸碎身上的鎖鏈,抗擊強暴的政權(quán),不但要有遠見,還需要非凡膽量和勇氣?!?
這一堆抱團取暖的篝火,當火星四濺,潑到校外、社會,一遇干柴,就衍變?yōu)橐粓龇纯购诎祵V?,熊熊燃燒的燎原大火?!?

燈塔——記滬西工友俱樂部 詹東新 / 28
彪炳史冊的上海工人的五卅運動被歐洲媒體譽為巴黎公社式的壯舉,如一根“哧哧”燃燒的導火索,點燃了波瀾壯闊的中國大革命高潮,而滬西工友俱樂部正是五卅運動的策源地和戰(zhàn)時指揮所。五卅運動后,上海市總工會從幕后走至臺前,在閘北天通庵路掛牌,李立三任委員長。至此,滬西工友俱樂部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從臺前隱居幕后……

正義凜然心火紅——記顧正紅 鐘經(jīng)緯 / 43
顧正紅緊緊抓住身旁的一棵小樹,捂住傷口,以鋼鐵般的意志支撐住自己的身體,繼續(xù)高呼:“工友們,大家團結(jié)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鄧中夏的心愿——記鄧中夏、劉華 樓乘震 / 58
那天晚上,劉華在日記中寫道:“一個普通的工人,一個貧窮人家出身的孩子,現(xiàn)在找到了真理,找到了他真正的母親——中國共產(chǎn)黨。我將為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事業(yè)貢獻出自己的一切!為中華民族的解放,戰(zhàn)斗到底!”……
在黃花崗烈士墓前,鄧中夏情深意長地對李瑛說:“妹妹,要記住:斗爭就會有犧牲,不要忘記死去的先烈?!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記上海工人武裝起義 章慧敏 / 84
陶靜軒知道自己最后的時刻到了?!行糖埃侦o軒對劊子手說:“我生在滬西,死也要面向滬西的工人兄弟?!薄活w罪惡的子彈從陶靜軒的后腦射進,陶靜軒雖死猶生。
陳駿和陳亮面對寒光閃閃的大刀,依然高呼:“軍閥無道,滅亡不遠!”劊子手手起刀落,殘忍地砍下他們的頭顱,又把他們的頭顱懸掛在電線桿上“示眾”。
瘋狂的劊子手慘絕人寰地對佘立亞動用了腰斬的酷刑。年僅30歲的佘立亞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從書香門第走出的革命家——記佘立亞 海陵客 / 99
然而,佘立亞始終不為所動,義正言辭地痛斥敵人。眼看收買不成,敵人就改用酷刑拷打,但佘立亞仍然堅強不屈。他自知沒有生的希望,但絕不以玷污共產(chǎn)黨
員這一光榮稱號為代價換取茍活。
當人民過上美好生活之時,他們不會忘記,新世界的太陽會按時升起,是因為有無數(shù)戰(zhàn)士用生命和鮮血驅(qū)除了黑暗。

獄中的遺書——記李碩勛 陳 思 / 112
二十二歲時,他給二哥寫過一封信:“我的人生觀是革命,我的生活也就是革命!革命的步驟當怎樣呢?第一是宣傳,第二是組織,第三就是武裝暴動,奪取政權(quán)。”于是,他組織學生運動,宣傳馬列主義;婚后投筆從戎,參加北伐。他做到了第一步、第二步,可惜,第三步卻還沒等到。

慕群同志在滬西——記何孟雄 吳海勇 / 125
9月,何孟雄到滬西擔任區(qū)委書記,首先是組建新的工作班子?!萌水斊溟L,何孟雄對打開滬西工作局面滿懷信心。

忠心為國 雖死猶榮——記中國早期工人運動的杰出領袖張浩 秦來來 / 136
他身先士卒,奮不顧身地和敵人搏斗。他的頭頂被敵人的刺刀挑開一個一寸多寬的傷口,血流如注,染紅了上衣;他的胸部被敵人的槍托打得青一塊紫一塊,傷痕累累。但死亡都毫不畏懼,又何懼頭痛折磨呢?林育英堅貞不屈,又繼續(xù)戰(zhàn)斗了。
臨行時,他對同志們說:“為了黨的緣故,死,我也得去!沒有死,黨是不會憑空成長的?!?

滬西巾幗——記黃勵、帥孟奇、郭綱琳 李雨宣 / 151
黃勵氣憤極了,顧不得多想,把頭使勁一揚,脫口而出道:“我就是黃勵,江蘇省委組織部長,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共產(chǎn)黨的事我做過很多,就是不告訴你們!”
1931年11月,綱琳在學校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在學校里,她成了抗日救亡運動的名人。在一次給父親的回信中說:“我再也耐不住讀死書了!我是堅決要走革命的道路了!”
隔著時空和歲月的長河,帥孟奇默默地和戰(zhàn)友們說著話:我親愛的戰(zhàn)友們,在你們流血的地方,早已開出美麗的花朵。你們?yōu)橹畳侇^顱、灑熱血,甚至不惜獻出寶貴生命而換來的新時代,已經(jīng)來了……

烽火與悲歌——記滬西的抗日救亡運動 容 子 / 167
大鍋飯的爐火點燃了,火苗就是工人們的希望,烈焰就是斗爭下去的力量。清早的微光中,各里弄口的大鍋下火苗紅艷艷的。工人們起身印傳單、寫標語、糊小旗,準備好集會游行的東西,吃罷早飯,帶好干糧,就外出活動或參加工人補習班學習。傍晚,工人們聚集在大鍋附近領飯,同時交換信息、交流情況,還有人念傳單、念報紙給大家聽。入夜,如果大鍋下的火苗還在,那一定是巡夜的糾察隊還沒回來,大鍋里的熱湯熱水在等待他們夜歸?!按箦侊堖\動”是一道特殊的風景線,團結(jié)著滬西的工人隊伍。

烽華二萬里——記上海勞動婦女戰(zhàn)地服務團 楊繡麗 / 182
“脫我舊時裳,著我戰(zhàn)時袍”,用“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的氣度“往前沖”,成為抗日前線中的一個個花木蘭!烽華云途二萬里,玫瑰的光焰閃爍在滬西的春天!

國際歌唱響中華大地——記滬西共舞臺事件 葉良駿 / 199
他們臉色憔悴,嘴唇干裂,但昂首挺胸,目光堅定。沉默的隊伍在路上行走,只聽見鏗鏘的鐐銬聲。
他把身上衣服脫給了同志,向著遠方,輕輕地吟誦起裴多菲的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他大聲喊:“現(xiàn)在,為革命,我二者皆拋了!”

看不見的硝煙——記大夏大學 凌 寒 / 216
以前的大夏大學變成了現(xiàn)在的華東師大,校園里一片和諧安寧,師生們在校園里徜徉知識的海洋,憧憬未來。只是在回望歷史的時候,才知道大夏大學曾經(jīng)的不平靜。如今的平靜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

畢生的誓言——記十九路軍 黃振炳 / 229
十九路軍的宣言更加激勵著年輕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只有以我們愛國熱血染成我們最后一片光榮的歷史。只有把我們殉國精神葬在四萬萬未死的人們心坎里,我們沒有回顧,我們不管成敗利鈍。一刀一槍,死而后已!”

驚心動魄的“地下”之旅——記滬西地下軍武裝起義 張明友 / 242
1945年8月23日清晨,滬西地下軍60余人奉命集合。他們帶著武器,按照預先制定的方案,緊急趕到位于莫干山路的信義機器廠,在工廠附近嚴陣以待?!墒牵狡鹆x的命令卻遲遲沒有下達?!?

黎明前的槍聲—— 記陳爾晉、王曼霞、莫香傳、劉家棟、錢鳳岐 翟篤鈞 / 255
這位視死如歸的革命媽媽,一手挽著丈夫一手護著隆起的腹部,高呼“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毛主席萬歲!”“新中國萬歲!”從容就義。她的丈夫也是一個堅定的革命者,臨刑前,他自己整束了服裝,還用手指梳齊了頭發(fā),然后坦然、鎮(zhèn)靜地攙扶著懷有身孕的妻子,氣宇軒昂地遠望天空,想象著金色的太陽照耀祖國的美景,最后高聲疾呼“毛先生萬歲!”。

五卅之火照亮人生追夢路——記吳亮平 周云海 / 267
淺小逼仄的亭子間,關(guān)閉房門后悶熱而不透風。吳亮平時而吧嗒吧嗒地搖著紙扇,時而拿起案邊毛巾拭汗。根據(jù)德文原本,再參照俄文和英文兩種譯本,他硬是用三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恩格斯的名著《反杜林論》的中譯本。

冷月葬詩魂 滬西英風高——記向警予、黃勵、劉華、張凱帆、關(guān)向應等 辛 月 / 280
他們從五湖四湖,大江南北,涌向滬西這塊革命熱土,用青春改寫中國歷史。他們寫詩,但不屑于做書齋里的文學家;他們走向十字街頭,融入人民群眾,用行動代替抒情,以生命成就信仰。他們是革命者,更是大寫的人,他們對同志的熱情、對組織的忠誠、對工作的忘我、對未來的信心,萬古長青!

總有一天光明會來到—— 記報童學校、孩子劇團、《新少年報》、地下少先隊 孫小琪 / 295
一群群孩子,在炮火中,在白色恐怖的高壓下,為了一個新中國的誕生而不畏艱險,學好本領,努力成長。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已經(jīng)離去,他們還在世的,即便蒼老而衰弱,依然有不滅的精神火花閃爍,因為他們有過值得終身懷想的兒童和少年時代,為了理想信念,舉起右手,握緊拳頭,為迎接新中國的解放和建設,準備著——


后記 / 31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