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茲·薩岡(1935-2004)是法國著名才女作家。1954年,年僅18歲的她寫出了小說《你好,憂愁》,一舉奪得當年法國的“批評家獎”。這本關于少年、愛情和孤獨的小說,在五5年之內被翻譯成22種語言,在全球的銷量高達500萬冊,還被改編成電影,成為轟動一時的文化事件和出版現象。;.;美國文學家,196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一生共創(chuàng)作27部作品,包括喜劇小說《罐頭廠街》、跨類型作品《伊甸之東》、普利策獎獲獎作品《憤怒的葡萄》、旅行作品《橫越美國》等。;.;1913年生于北非阿爾及利亞,1960年于法國因車禍驟逝。法國聲名卓著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存在主義”文學的先驅,“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195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局外人》《鼠疫》等。;.;英國藝術評論家、小說家、畫家和詩人,1926年出生于英國倫敦。1944至1946年在英國軍隊服役。后進入切爾西藝術學院和倫敦中央藝術學院學習并策劃畫展,還為倫敦著名雜志《新政治家》撰稿,迅速成為英國頗具爭議性的藝術批評家。代表作《畢加索的成敗》《抵抗的群體》《觀看之道》。;.;意大利文學巨擘,也是20世紀引人關注的公共喉舌,備受索爾·貝婁、菲利普·羅斯以及卡爾維諾等文學名家推崇。作家、化學家以及奧斯威辛囚犯,這兩種身份與經歷建立了他寫作的基礎。1987年,萊維墜樓身亡,被認為是自殺,死前沒有留下任何文字。;.;20世紀美國重要的作家之一。1917年出生于喬治亞州府哥倫布,22歲即完成《心是孤獨的獵手》的創(chuàng)作。麥卡勒斯一生倍受病痛折磨,29歲時癱瘓。孤獨、孤立和疏離的主題始終貫穿在她的所有作品中,并烙刻在她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代表作品還有《傷心咖啡館之歌》《婚禮的成員》《沒有指針的鐘》等。1967年因病在紐約去世。;.;生卒于紐約,美國著名作家、評論家和著名的女權主義者,她被認為是近代西方引人注目、有爭議性的女作家及評論家之一。蘇珊的寫作領域廣泛,以其才華、敏銳的洞察力和廣博的知識著稱。代表作《反對闡釋》《激進意志的風格》《論攝影》等。她的歷史小說《在美國》獲得了美國圖書獎。;.;被譽為20世紀藝術界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先驅,也是對波普藝術影響深遠的藝術家。他大膽嘗試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術、照片投影等各種復制技法,“歪曲或包裝”過瑪麗蓮??夢露,可口可樂,以及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