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以中國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發(fā)展脈絡和內在價值為主線,論述民本思想在近代轉型期間,面對西方平等、自由、權利等觀念的沖擊而作出的堅守、改變與選擇的思想過程。書中梳理了近代之前的幾次重要轉型過程,先是古代“天命觀”到孟子“民貴論”的轉型;其次是經過荀子“君為民本”向董仲舒“君為國本”思想轉型;再則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主張理論上返回三代,思想上返回民本。近代以來,龔自珍、魏源、林則徐、馮桂芬、王韜、鄭觀應等為探索民本思想轉型做出了有益的嘗試。晚清戊戌變法,維新派思想家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譚嗣同等人勇于政治實踐,對民本思想有諸多創(chuàng)新觀念。革命派提出民權觀念,是民本思想的一次重大轉型。本書以平等、自由、權利等政治價值觀念為標尺,通過研究近代思想家及其政治實踐過程,展現(xiàn)民本思想近代轉型的思想歷史,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政治倫理思想通史》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