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技術的發(fā)展,社會對客貨運輸的需求不斷提高,不但要“走得了”還要“走得好”,不但要“運得了”還要“運得準”,新時代的大目標是滿足 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智能交通是面向交通運輸的服務與管理系統(tǒng),將先進的通信、控制、傳感及云平臺、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移動互聯 網等技術有效地綜合運用于交通運輸系統(tǒng),使得交通的使用者、管理者、基礎 設施、環(huán)境和載運工具之間達到融合,從而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 濟的綜合交通運輸系統(tǒng)。 智能交通經過20 余年的發(fā)展,在出行服務、交通管理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社會上常常關注“智能交通”與“智慧交通”的定義或區(qū)別,筆者在研究過程 中認為,無論是“智能交通”還是“智慧交通”,其內涵都是利用新技術賦能 和驅動交通運輸的發(fā)展,不管多么“智能”或“智慧”,均要服務于人和物的 物理位移,應重點關注新技術帶給社會用戶或管理者的實效是什么,可以說安全、 暢通、效率是智能交通和智慧交通的“初心和使命”,其核心是“交通”,而非“智 能”或“智慧”本身,不必糾結兩者的定義。 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未來的新技術之一,已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應用,交通運輸必然是人工智能發(fā)展的重要應用領域。國家相關規(guī)劃和政策也在積極 推進人工智能在交通行業(yè)的應用,強化了人工智能在交通產業(yè)變革中的突出作 002 人工智能與交通運輸 用,必將迎來人工智能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的發(fā)展階段。但需要注意,國家政 策偏重于提出兩者結合的發(fā)展方向,具體的實施工作還有待廣大從業(yè)者來落實。 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在感知、決策、服務、管理等方面都能發(fā)揮作用,筆者團隊 著重于研究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交通運輸的具體場景和提出可操作的工 程措施。 本書力圖思考人工智能與交通相結合的技術性、科學性問題,并從工程層 面來探討解決人工智能在智能交通系統(tǒng)中的具體應用,為智能交通的發(fā)展提供 實質性的功能措施,以及有助于未來發(fā)展的落地方案,相關成果已在我國多個 省市得到推廣應用。由于本書成稿較早,筆者團隊仍在持續(xù)研究人工智能技術 在智能交通中的應用,未來愿意和同行進行進一步學習交流! 鐵路、公路、水運、航空是關系國民經濟大動脈的關鍵基礎設施和重大民 生工程,在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支撐了世界大規(guī)模 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網絡化運行、大規(guī)模的人口日常出行和節(jié)日遷徙。交通 不斷發(fā)展的背后,離不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強有力的科技創(chuàng)新支撐。 本書圍繞交通運輸存在的問題,對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交通中的應用 場景進行了詳盡的技術分析和探討,介紹了具體的工程應用案例。全書由三大 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思考“智能交通為什么離不開人工智能”(第一章),闡 述了智能交通的定義,介紹了智能交通的發(fā)展歷程、人工智能與現有交通產業(yè) 的共同技術迭代及人工智能對交通行業(yè)的影響;第二部分描述“智能交通如何 應用人工智能”(第二至第八章),闡述了交通行業(yè)在感知系統(tǒng)、交通管控、 信息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趨勢,結合實例論述了人工智能在深度學習、 專家系統(tǒng)、計算機視覺、分布式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邏輯推理等方面的 主要技術,從狀態(tài)感知、交通視頻監(jiān)控、智能語音、交通大腦、信息服務、機 器人、預防性養(yǎng)護、能源互聯網、5G、北斗及車路協同等方面,詳細介紹了人 工智能技術在交通行業(yè)的融合應用;第三部分介紹“人工智能在智慧公路的工 程應用”(第九章),探討了對智慧公路和新一代交通控制網的理解,主要從 002 人工智能與交通運輸 工程角度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智慧公路的應用,提出了基于云腦的智慧公路解 決方案,并對未來廣義車路協同的發(fā)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北京中交國通智能交通系統(tǒng)技術有限公司在長 期的研究和工程實踐過程中,得到了行業(yè)內外專家及交通運輸部領導的指導、 院屬單位的支持,經過不斷學習、提煉,總結出有助于智能交通發(fā)展的解決方案。 本書由孟春雷、蔡蕾、王新科、王宏丹、王藝新、劉雨辰編寫,編寫工作 得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寶會教授及研究生劉雨莎、黨高峰、張英韜、鄭廣遠 等的鼎力支持,還得益于李鐵柱、高龍、馬宇超、張佳惠、郝亮等的大力幫助 和技術支持。在本書編寫過程中,梳理了大量課題研究及工程實踐的相關成果,從而形成本書內容,在此對所有參與研究與支持人員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