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以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為主線,描寫了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秋李自成和農民軍在陜西潼關南原大戰(zhàn)中,經過殊死戰(zhàn)斗,幾乎全軍覆沒,潛入深山,慘淡經營,重整旗鼓。后入河南,占洛陽,攻開封,克襄陽,破潼關,入西安,陷太原,所向披靡,于十七年春進入北京,崇禎自盡,明朝滅亡。在李自成走向輝煌勝利的同時,由于戰(zhàn)略、政策上的失誤.等原因,導致山海關之戰(zhàn)慘敗,回到北京,匆匆登極退出北京,——路節(jié)節(jié)潰敗,以至撤離西安,敗退豫鄂,最后單人獨騎犧牲于湖北九宮山,成為我國歷史.上一大悲劇英雄。小說在反映上述主線的同時,又濃墨重彩地描寫了明朝、滿清政權、上層各派政治勢力以及張獻忠等領導的農民軍方方面面的情形,以細致的筆觸描摹了從北京到開封、從宮廷到山野、從義軍到官軍、從關.內到關外的人情風俗、典章禮儀、衣冠服飾、飲食起居、作戰(zhàn)場……從而百科全書式地展現(xiàn)了17世紀中國封建社會生活。展示了豐富多彩、真實可信的朱明王朝的宮廷情景、帝后生活,回答了李自成為什么會失敗、崇禎為什么會人死國亡等人們所關心的歷史問題。崇禎是全書著力塑造的令人同情的另一個大悲劇人物。《李自成》獲首屆茅盾文學獎、中國圖書獎、全國五個——工程獎和中國作家協(xié)會向建國五十周年獻禮的十部優(yōu)秀長篇小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