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禮學思想發(fā)展史研究:從中古到近世

中國禮學思想發(fā)展史研究:從中古到近世

中國禮學思想發(fā)展史研究:從中古到近世

定 價:¥258.00

作 者: 王啟發(fā) 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歷史考古研究系列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20391412 出版時間: 2021-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69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禮學,既是一個對象,也是一個視角;既是一個范圍,也是一個領域。禮學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在禮學家的著述中,呈現(xiàn)出一種解說與論證的多樣化學術形式和學術訴求。其與各種思想表達的連接,也有不同的呈現(xiàn)。這是在本書所作的個案考察和論述中所能夠看到的。本書選取了魏晉南北朝以降至于宋明一些重要的禮學人物,以八章的規(guī)模,或集中或分別地加以考察和論述。首先是王肅、熊安生和皇侃的《禮記》學,以及唐代孔穎達對他們學說的引述和評議,包括后世學者的評價等等方面的研究,即成為第一章的內容。而后將時代跨越到宋代,即李覯、王安石、程顥、程頤、朱熹的禮學思想,分別成為第二章至五章的論述內容,其中,禮學所承載的政治理想、變法實踐,以及形而上的理論建構,還有禮學文本體系的重構及對家族之禮的重視,可以說是兩宋禮學代表人物的學術與思想之博大精深的體現(xiàn)。吳澄、方孝孺、黃道周,是元明時期禮學著述和思想表達的代表人物,他們的篇章著述與學術思想的表述形式各不相同,本書最后三章選取其特點鮮明的禮學篇章進行考察分析,以呈現(xiàn)其不同樣式的禮學思想風貌。

作者簡介

  王啟發(fā),男,漢族,1960年生,北京市人,歷史學博士?,F(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思想史、禮學思想史、經學史研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1項,院所其他各類課題多項,出版專著1部,參著1部,譯著2部,合譯1部。在《中國史研究》《中國哲學》《華學》《國學學刊》等刊物發(fā)表論文70余篇。

圖書目錄

目  錄
研究緣起(1)
緒論 從中古到近世——禮學及思想的多樣化展開和意義(1)
第一章 魏晉南北朝到唐的禮記學(9)
第一節(jié) 王肅的《禮記》學及其后世影響(9)
一 王肅《禮記》學的資料及傳承(9)
二 王肅《禮記》學涉及的幾個禮學問題(11)
三 王肅《禮記》學的后世影響(22)
第二節(jié) 北朝熊安生的《禮記》學及其經學史意義(29)
一 熊安生和他的《禮記義疏》(29)
二 熊氏《禮記義疏》的基本內容及其與鄭玄學的異同關系辨析(32)
三 從唐代孔穎達的評議看熊氏《禮記義疏》的學術價值(45)
第三節(jié) 南朝皇侃的《禮記》學及其經學史價值(65)
一 皇侃和他的《禮記義疏》(65)
二 皇侃《禮記義疏》的基本內容及其特點(67)
三 從唐代孔穎達評議及后世影響看皇侃《禮記》學的經學史價值(84)
第二章 李覯的禮學及相關思想(106)
第一節(jié) 李覯的學術生涯及其《禮論》的思想內容(107)
一 李覯的學術生涯及其對禮學的關注(107)
二 李覯《禮論》的思想內容和理論特點(116)
第二節(jié) 李覯《周禮致太平論·內治篇》的思想價值——從宮廷后妃倫理到民間家庭倫理及昏禮的意義(138)
一 后妃倫理與宮廷內治(140)
二 后妃禮儀及昏禮的意義(156)
第三節(jié) 李覯《周禮致太平論·國用篇》的思想價值——從國家的財用積累到賦稅征收與國計民生(163)
一 理財之本:量入以為出,節(jié) 用而愛人(164)
二 材貢之基:生業(yè)分工,土地分配,農本機制(172)
三 財用收支:尚儉為禮,稅賦中正,控制買賣與市場(182)
四 國家救濟:百姓的生存保障,力役之使??財賦之征當有所免除(191)
第三章 王安石《周官新義》的禮學特色及其歷史影響(202)

第四章 程顥??程頤的禮學思想述論(311)

第五章 朱熹的禮學及其思想(356)

第六章 吳澄的禮學和《禮記纂言》的著述特色(469)

第七章 方孝孺的禮學思想述論(592)

第八章 道周的三禮學及其相關問題考論(633)

參考文獻(687)
后 記(69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