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 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成因、精髓和局限
一、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精髓
三、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歷史局限
四、幾點思考
第二講 國家安全問題的寶貴借鑒:中國古代國家安全思想
一、中國古代國家安全思想的基本傾向
二、中國古代維護國家安全的歷史規(guī)律
三、晚清國家安全思想的近代化
四、借鑒中國古代國家安全思想需把握的幾個問題
第三講 先秦秦漢國防軍事重大問題評析
一、《禹貢》述九州五服
二、兵家諸子論文武關系
三、秦始皇廢分封制和漢初削藩
四、晁錯論抗擊匈奴
五、晁錯論屯田戍邊
六、王恢、韓安國對匈奴戰(zhàn)和之爭
七、侯應論罷邊備
八、劉秀論出擊匈奴
九、屯屠何求破北成南
十、班超請兵平定西域
第四講 魏晉南北朝國防軍事重大問題評析
一、諸葛亮隆中對策
二、劉頌陳封國之制
三、郭欽論徙戎
四、袁翻等議伐柔然
五、韓秀諫罷敦煌戍
六、孫紹論國之防守
七、太武帝論國之寶
第五講 隋唐五代國防軍事重大問題評析
一、隋文帝改革府兵制
二、唐太宗便橋之盟
三、唐太宗論治安中國而四夷自服
四、唐太宗論不筑長城
五、李泌論平“安史之亂”
六、陸贄論居重馭輕
七、劉晏論漕運利病
八、王樸論攻取之道
第六講 宋元國防軍事重大問題評析
一、趙普論削藩鎮(zhèn)
二、趙普論統(tǒng)一方略
三、王禹偁論邊防
四、蔡襄論強兵富國
五、李綱論戰(zhàn)和
六、郝經論東師
七、郝經論立政
第七講 明代國防軍事重大問題評析
一、明太祖御邊和禁海
二、明成祖北征
三、明成祖遷都
四、劉球諫伐麓川
五、唐順之論海防
六、戚繼光練兵制勝
七、萬歷援朝抗倭
八、徐光啟論防御后金
九、高拱論漕糧海運
第八講 清代國防軍事重大問題評析
一、康熙論不修長城
二、康熙論抗擊沙俄
三、施瑯論克平臺灣
四、施瑯論臺灣棄留
五、乾隆平定和治理新疆
六、乾隆論反擊廓爾喀
七、乾隆斥拒馬戛爾尼使團
八、魏源論“師夷長技以制夷”
第九講 地理環(huán)境對中國古代國防態(tài)勢的影響
一、中國的自然地理與古代區(qū)域社會劃分
二、中國古代國防戰(zhàn)略格局的發(fā)展變化
三、地理因素與中國古代國防戰(zhàn)略的基本特點
第十講 國防對漢唐清“盛世”的作用
一、 盛世不太平:三大盛世都與一系列禍患相伴隨,都是在打贏決定性的戰(zhàn)爭、克服內憂外患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延續(xù)
二、 盛世與武備:盛世依仗強大的武備,沒有強大軍隊和國防的盛世從來就不存在
三、 盛世與戰(zhàn)略:審時度勢,采取正確的安全戰(zhàn)略是成就盛世的重要保障
四、 盛世與領袖集團:雄才大略、積極有為的領袖集團是締造盛世的中堅
第十一講 中西軍事戰(zhàn)略思想的歷史發(fā)展
一、古典時代軍事戰(zhàn)略思想的奠基( 世紀以前)
二、中古時代軍事戰(zhàn)略思想的演進( 世紀至 世紀)
三、近代軍事戰(zhàn)略思想的躍變和轉型( 世紀至 世紀)
四、中國傳統(tǒng)戰(zhàn)略智慧的價值啟示
第十二講 《 孫子兵法》學習導論
一、孫子的時代和生平
二、《孫子兵法》的成書和流傳
三、《孫子兵法》的主要內容
四、《孫子兵法》的主題和結構
五、《孫子兵法》的成就和影響
六、孫子軍事思維的特色
七、學習《孫子兵法》應注意的問題
八、勝戰(zhàn)四要:孫子思想對指導現代戰(zhàn)爭意義的思考
第十三講 中國古代作戰(zhàn)思想的豐富內容和智慧內涵
一、制勝之機
二、分合之變
三、攻守之宜
第十四講 中國古代國家對軍事技術發(fā)展的作用:以北宋為例
一、中國古代軍事技術發(fā)展中的國家因素
二、宋初的典型表現
三、若干制約及其作用模式
第十五講 中國與火器革命失之交臂的歷史過程和深層原因
一、年以前中、西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一般情況
二、中、西早期火器技術
三、歐洲火器革命的到來
四、中國的落伍
五、中國落伍的原因和教訓
六、晚清的追趕和失敗教訓
附錄:探尋中國古代的軍事技術和軍事文化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