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稿以流散文學和流散文化為主要研究對象,揭示流散文化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探討流散文學創(chuàng)作及其審美規(guī)律的理論。它具有鮮明的跨學科性,涉及文藝學、文學、文化學、人類學、民族學、政治學、跨文化傳播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它以流散文學為研究核心,輻射到流散文化、流散社區(qū)與流散族裔等相關內容的研究。它借鑒與整合跨學科理論,以跨文化傳播學、文化研究、后殖民理論研究流散相關問題,以比較方法研究流散文學的藝術與審美融合、混雜與再生,以民族學、人類學視角研究流散族裔、跨界婚姻與人種雜合問題,以文化地理學、語言學視角探討流散族跨界后的語言與文化轉換、互滲、混生問題等。作者明確了流散、流散文學、流散詩學的內涵與研究對象;以點帶面,勾勒出主要流散族群流散行為、流散文學的時間之“流”與空間之“散”兩維狀態(tài),初步形成了流散族、流散文學譜系,構建了相對獨立的流散、流散文化、流散文學、流散詩學話語體系,提煉出了一些新的文化、文學生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