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之美在于和合 1
第一節(jié) 緒論 1
第二節(jié) 教育的本質和旨歸 3
第三節(jié) 中國生命哲學基礎 4
第四節(jié) 人的未來發(fā)展方向 6
第五節(jié) 關系是人存在的方式 8
第六節(jié) 關系需要德性維護 14
第七節(jié) 當前教育面臨挑戰(zhàn) 15
第八節(jié) 德性方能潤養(yǎng)生命 17
第九節(jié) 時代召喚德性教育 22
第十節(jié) 和合是德性教育支點 39
第二章 自我認知——本我與超我之和合 45
第一節(jié) 緒論 45
第二節(jié) 幸福與痛苦 53
第三節(jié) 希望與絕望 54
第四節(jié) 表揚與鼓勵 57
第五節(jié) 目標與實力 59
第六節(jié) 代庖與示弱 62
第七節(jié) 放任與自由 64
第八節(jié) 自知與自是 66
第九節(jié) 天性與人性 69
第十節(jié) 叛逆現(xiàn)象與生長節(jié)奏 71
第十一節(jié) 懲戒與順導 74
第三章 涵養(yǎng)德性——個體與他人之和合 80
第一節(jié) 緒論 80
第二節(jié) 學優(yōu)與立業(yè) 87
第三節(jié) 有我與無我 90
第四節(jié) 立己與達人 92
第五節(jié) 專制與民主 94
第六節(jié) 自恃與自奮 96
第七節(jié) 人性多元與持守中正 99
第八節(jié) 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 102
第九節(jié) 遵紀守法與道德綁架 104
第十節(jié) 道德指責與道德自覺 107
第十一節(jié) 獨善其身與正和合作 110
第四章 順應自然——主體與客體之和合 114
第一節(jié) 緒論 114
第二節(jié) 優(yōu)秀生與品牌校 121
第三節(jié) 考分與素養(yǎng) 123
第四節(jié) 保健和養(yǎng)生 125
第五節(jié) 減負與增效 127
第六節(jié) 征服自然與生態(tài)正義 130
第七節(jié) 自愈與治愈 135
第八節(jié) 成熟與早熟 138
第九節(jié) 快感與美感 140
第十節(jié) 鮑參翅與涼白開 142
第十一節(jié) 考生與學生 145
第五章 增進價值——生命與使命之和合 149
第一節(jié) 緒論 149
第二節(jié) 兒童本位與國家本位 158
第三節(jié) 勇爭第一與致中求和 160
第四節(jié) 學科整合與跨界思維 163
第五節(jié) 小我與大我 165
第六節(jié) 德道與得到 168
第七節(jié) 立德盡性與自由全面 172
第八節(jié) 政治立場與人生方向 174
第九節(jié) 匠心和豁達 177
第十節(jié) 擔當與風骨 180
第十一節(jié) 崇拜明星與敬重英雄 184
第六章 堅定信仰——學識與人文之和合 188
第一節(jié) 緒論 188
第二節(jié) 人權保障與中國制度 197
第三節(jié) 意識形態(tài)與信仰自由 201
第四節(jié) 人民為本與資本優(yōu)先 204
第五節(jié) 美國優(yōu)先與命運共同 206
第六節(jié) 君子治國與依法治國 209
第七節(jié) 精神命門與家國情懷 211
第八節(jié) 國際理解與民族主義 214
第九節(jié) 一黨執(zhí)政與競選執(zhí)政 218
第十節(jié) 孔圣之道與今日君子 222
第十一節(jié) 美好生活與個人價值 224
后 記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