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棻,字苾園,貴陽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貴州近代教育**人。清朝有名政治家、改革家,北京大學首倡者、戊戌變法、中國近代教育的先行者,歷任山西、廣東、山東等省鄉(xiāng)試主考官、全國會試副總裁、云南學政、監(jiān)察御史、刑部左侍郎、倉場總督、禮部尚書。1896年6月12日,李端棻向光緒皇帝上《請推廣學校折》,率先全面系統(tǒng)的提出“請推廣學校,以勵人才而資御侮”的教育改革方案和建立近代學制的具體方案?!墩埻茝V學校折》是緊密結合當時的實際,經過認真地調查研究和深思熟慮后作出的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考慮周到,切中時弊,集中體現(xiàn)了當時維新派的主張,可操作性很強。后經衙門議奏認同,光緒皇帝批準,《請推廣學校折》的意見上升為國家意志,成為維新變法中教育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不久以后,這份奏折由《時務報》刊登而廣為流傳,成為全國各地興辦新式學堂和其他文教事業(yè)的根據。至今,李端棻教育思想對于邁向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中國教育依然有著借鑒和指導意義。作為一所紀念李端棻先生的紀念性中學,如何通過收集整理有關李端棻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其相關資料來學習,并從中提煉他的思想理念來昭示后人,這不僅僅是我們學校應有的責任和使命,同時也是社會研究其歷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