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稿依據“歷史和實踐的觀點”,從隱含在馬克思思想中的正義元素出發(fā),考察并駁斥對“馬克思反對正義”“馬克思認為剝削是正義的”“馬克思是功利主義正義觀”“馬克思正義理論是混合道義論”四個方面的誤讀,以此論證“歷史唯物主義與正義的兼容性”,并通過考察市民社會梳理馬克思正義理論的生成脈絡,考察馬克思正義批判、轉向和重構的思想邏輯,在此基礎上用馬克思道德理論觀照新時代中國社會發(fā)展中的重大主題,包括新時代公平正義的價值設置與實踐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義根基等。從總體性看,批判性話語表達方式是馬克思正義理論的存在方式,隱含性、本質性、根源性和超越性是馬克思正義理論的理論特性。馬克思沒有以歷史必然性犧牲正義走向理性主義的殘酷,也沒有以正義仲裁歷史走向浪漫主義的蒼白。馬克思拒絕一切形式主義的正義觀,反對將正義立足于抽象的規(guī)范原則之上。馬克思將正義理論置于科學的歷史觀之中,重視正義產生的社會經濟基礎,成功地解決了以往正義理論所無法解決的歷史事實與正義價值、經驗科學和價值規(guī)范的沖突和矛盾,實現了正義領域的革命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