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拉克是14世紀的意大利學者、詩人,文藝復興時期位人文主義者,與但丁、薄伽丘齊名,史稱文藝復興三杰。國內讀者對彼特拉克的名字很熟悉,但他的作品在國內譯介不多,人們對他的了解也僅限于他的少量抒情詩。事實上,彼特拉克對文藝復興乃至之后時代的影響,遠不止于此。彼特拉克作為一個整全個體的自我認知和知識生活,表征著文藝復興時人對古今關系的認識,也構成了他那個時代的精神自覺和自我意識。《論自己和大眾的無知》收錄了“文藝復興之父”彼特拉克的九篇書信文章,其中既有對一段知識分子論爭公案的回應,也探討了論辯術的濫用、詩歌的本質、《十日談》等具體論題和文本。1366年,四位精英知識分子控告彼特拉克“作為學者乏善可陳”,激起軒然大波。彼特拉克本人寫下《論自己和大眾的無知》作為回應,以此自陳心史,紓解內心苦楚。在文中他不僅批駁了知識精英、時代風氣,也對自我的求知生活進行了痛切反思。彼特拉克懷疑知識、質疑自我,這種焦慮終轉化為審己知人的自信,從而實現了古典精神的再現和新生,因而他才被稱為“早的真正現代人”。從這個面向理解彼特拉克,對我們當下的智識語境也多有啟發(fā)和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