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寧》是阿爾志跋綏夫的代表作,小說敘述了主人公薩寧回到家鄉(xiāng)后的一段時間里的所作所為。他少小離家,其性格在家庭之外養(yǎng)成,自由自在得像“一株生在田野中的樹”。他對一切都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討厭周圍幾乎所有的人——甚至自己的親人,卻又常常以旁觀者的清醒姿態(tài)一語道破傳統(tǒng)世俗社會中人情的虛偽;他光明正大地追求享樂,為所欲為,精神上卻又陷入疲憊不堪的孤獨和無意義的絕望中。小說出版于一九〇七年,正好是俄國知識分子普遍感到失落與沮喪的時期。小說影響之大,從批評家羅加切夫斯基的話中可以看出:“不是阿爾志跋綏夫書寫了薩寧,而是薩寧書寫了阿爾志跋綏夫,薩寧塑造了與自己的形象一模一樣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