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代表作。入選《亞洲周刊》”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在這部作品中,她以散文化的筆調描寫了以家鄉(xiāng)為原型的“呼蘭河城”的傳記。呼蘭河城不是安詳寧靜的天堂,那里充滿著無知和愚昧,荒涼的土地上彌漫著痛苦和絕望。但蕭紅還是用淡泊的語氣和包容的心敘說了家鄉(xiāng)的種種。她將一片片記憶的碎片擺出來,回味那份獨屬于童年、獨屬于鄉(xiāng)土的氣息。書中慈愛的祖父、后花園的動植物是蕭紅生命中至為重要的一抹暖色,是她靈魂的慰藉和生命的源泉。 《生死場》創(chuàng)作于1934年,蕭紅成名作,以“九一八”事變前后,東北農村發(fā)生的恩怨故事,生動描摹了中國人的悲慘遭遇,和在死亡線上勇敢抗爭的民族氣節(jié)。魯迅稱它是“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的一幅“力透紙背”的圖畫。 《小城三月》是蕭紅的中短篇小說集,身處遙遠異鄉(xiāng)的蕭紅用細膩的筆觸講述了一個個令人唏噓、引人深思的故事,體現(xiàn)了她對人生的思考,對人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