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曠辨亡國之音
中國音樂十二律體系完成
中國部詩歌總集《詩經》編成
曾侯乙墓的樂器
鼓吹樂和相和歌興起
胡風舞流人中原
豪門重女樂·舞蹈成為獨立表演藝術
王逸《楚辭章句》首開楚辭研究
琴的藝術成熟
漢樂府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成
《廣雅》補充《爾雅》
茍勖造笛律校正管口
高麗音樂傳人中國
西涼樂流行于北方
北朝民歌豪放
斛律金唱《敕勒歌》
江南清商樂成為音樂主流
梁修《五禮》意以禮樂治國
集前代名舞大成的清商樂舞
南朝情歌綺艷
隋修定雅樂
西域音樂統(tǒng)治中國
隋唐宮廷燕樂鼎盛
踏歌流行
舞譜發(fā)明
變文演唱成熟
參軍戲向戲曲發(fā)展
健舞軟舞交相輝映
霓裳羽衣樂舞成
《廣韻》編成
孫爽撰《律音義》
吳械創(chuàng)古音學
宋德壽宮舞譜流傳
宋雜劇發(fā)展成熟
宋說唱藝術繁榮
大曲持續(xù)發(fā)展
遼樂舞兼采蕃漢
遼樂府繁盛
鄭光祖作《倩女離魂》
周德清編《中原音韻》
貫云石以散曲著稱
聲樂專著《唱論》成書
戲曲《趙氏孤兒》寫成
高明所作《琵琶記》上演
西安鼓樂出現
十番鼓、十番鑼鼓流行
潮州音樂發(fā)展
五臺山寺廟音樂開始
舞臺藝術全面繁榮
朱載培開創(chuàng)舞學
嗩吶揚琴傳人
鼓詞彈詞開始流行
西洋音樂進入中國
美軍侵臺受挫瑯嶠
赫德軍樂隊創(chuàng)辦
英軍侵略西藏
學堂樂歌活動興起
春柳社演出現代話劇
沈心工配制學堂歌曲《革命軍》
地方戲曲全面興起
洪升作《長生殿》
說唱藝術極盛
京師梨園出現新氣象·京劇形成
梅蘭芳創(chuàng)古裝新戲
王瑤卿創(chuàng)新京劇唱腔
江南絲竹迅速發(fā)展
《歌女紅牡丹》轟動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