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中文版序
鳴謝
導論
上編 經濟變化
前言: 比較經濟史與發(fā)展問題
章 明清及近代中國的經濟變化: 同歐洲的比較
一、中國歷史上的經濟變化諸問題
二、近代早期歐洲經濟成長的動力
三、斯密型動力在中國
四、對斯密型動力的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
五、斯密與馬爾薩斯: 中國與古典經濟學
六、結論
第二章 近代早期歐洲與明清時期中國工業(yè)擴展的動力
前言
一、西歐的農村工業(yè)與人口變化
二、中國的農村工業(yè)與人口變化
三、從原始工業(yè)化到工業(yè)化
四、原始工業(yè)化與工業(yè)化之比較
五、歐亞各地對于古典經濟學家所謂的“增長極限”的不同反應
六、 技術變化的力量與歷史發(fā)展的機遇
第三章 從歐洲的角度看中國的經濟史與經濟發(fā)展
一、20世紀的中國經濟
二、企業(yè)的組織變化在中國與歐洲的作用
三、中國農業(yè)經濟中的斯密型動力與馬爾薩斯型動力
四、民國時代中國經濟成長的空間層面
五、1949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情況
六、從歐洲經濟史和發(fā)展經濟學中所獲得的更多教訓
七、 經濟史與經濟發(fā)展
中編 國家形成
前言:歐亞國家的形成
第四章 近代國家形成的方向
引言
一、早期帝國的形成及其遺產
二、以長期的眼光看近代國家形成
三、歐洲的國家形成
四、中國的國家形成
五、從歐洲的角度看中國的國家形成
六、維持社會秩序的工具: 一種中國國家形成觀
七、結論
第五章 近代國家形成中的意識形態(tài)與制度機構
前言
一、近代早期歐洲及明清時期中國內部的國家—經濟關系
二、民族國家與農業(yè)帝國形成中的中央集權及地方秩序
三、中國與西歐的地方秩序諸問題
四、18世紀對中央控制之追求及其對近代中國的影響
五、農業(yè)帝國之滑入近代以及“公眾領域”和“市民社會”的出現
第六章 1850年以后近代國家的形成
一、近代世界中的沖突
二、19世紀中國的國家形成
三、20世紀中國國家形成的軌跡
四、從歷史的角度看1949年以后的中國國家
五、民族主義與民族國家
六、中國國家的延續(xù)
七、 結論:歷史上的和理論上的國家形成
下編 社會抗爭
征引文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