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1.1 丹江及其語言使用狀況
1.1.1 丹江簡介
1.1.2 語言使用狀況
1.2 研究的對象、理論與方法
1.3 丹江方言的聲韻調
1.4 幾點說明
1.4.1 方言調查合作人(年齡據調查時間計)
1.4.2 常用的方言詞語
1.4.3 行文體例
第2章 丹江方言的構詞
2.1 附加式構詞
2.1.1 語綴“兒”
2.1.2 語綴“子”
2.1.3 語綴“的”
2.1.4 語綴“頭”
2.1.5 語綴“圪”
2.1.6 語綴“氣”
2.1.7 語綴“活”
2.1.8 語綴“佬”
2.1.9 語綴“精”
2.1.10 語綴“娃兒”“娃子”
2.1.11 語綴“里”
2.1.12 語綴“伙”“伙的”
2.2 屈折式構詞
2.2.1 改變聲調構詞
2.2.2 改變聲韻調構詞
2.3 分音與合音詞
2.3.1 分音詞
2.3.2 合音詞
第3章 丹江方言的重疊
3.1 丹江方言的重疊現象
3.1.1 重疊概述
3.1.2 名詞重疊
3.1.3 動詞重疊
3.1.4 形容詞重疊
3.1.5 量詞與數量結構重疊
3.1.6 代詞重疊
3.1.7 副詞重疊
3.1.8 象聲詞重疊
3.1.9 重疊的功能
3.2 “X得Y得Y”重疊式
3.2.1 重疊式的語形特點
3.2.2 重疊式的語法意義及語義搭配關系
3.2.3 重疊式的語用條件
3.2.4 歷史來源
第4章 丹江方言的小稱
4.1 小稱的基本含義
4.2 丹江方言的小稱形式
4.2.1 兒化
4.2.2 重疊加兒化
4.2.3 重疊加“子”綴
4.2.4 附加語綴“娃兒[uar35]”
4.2.5 附加語綴“娃子[ua53ts0]”
4.2.6 附加語綴“頭兒[t‘our35]”
4.2.7 前加語綴“圪[kw0]”
4.3 小稱音變
4.4 丹江方言小稱的特點
第5章 丹江方言的時體
5.1 丹江方言的時體
5.1.1 引言
5.1.2 完成體
5.1.3 持續(xù)體
5.1.4 經歷體
5.1.5 起始體
5.1.6 繼續(xù)體
5.1.7 已然體
5.1.8 將然體
5.1.9 嘗試體
5.1.10 短時體
5.1.11 反復體
5.1.12 小結
5.2 丹江方言持續(xù)體標記的歷史層次
5.2.1 持續(xù)體表達形式的句法、語義功能
5.2.2 語法化機制
5.2.3 語法化來源與過程
5.2.4 語法化程度與歷史層次
5.3 丹江方言輕聲[ti0]的時體意義
5.3.1 的1
5.3.2 的2
5.3.3 的3
5.3.4 的4
5.3.5 歷史來源
第6章 丹江方言的代詞
6.1 人稱代詞
6.1.1 人稱代詞的形式
6.1.2 人稱代詞的功能和用法
6.2 指示代詞
6.2.1 指示代詞的形式
6.2.2 指示代詞的功能和用法
6.3 疑問代詞
6.3.1 疑問代詞的形式
6.3.2 疑問代詞的功能和用法
第7章 丹江方言的副詞
7.1 丹江方言的副詞“白”
7.1.1 白1
7.1.2 白2
7.1.3 白3
7.2 丹江方言的副詞“通”
7.2.1 “通”的句法功能
7.2.2 “通”的語法意義
7.2.3 “通”與其他程度副詞比較
第8章 丹江方言的助詞
8.1 丹江方言“得”的對稱與不對稱
8.1.1 能性“得”與非能性“得”的對稱與不對稱
8.1.2 動詞前與動詞后能性“得”的對稱與不對稱
8.1.3 “V 得 趨向補語”表可能和表趨向的對稱與不對稱
8.1.4 “V得C”表可能和表狀態(tài)的對稱與不對稱
8.1.5 “有得”“沒得”的對稱與不對稱
8.2 丹江方言“VP”前“給它”“給”
8.2.1 給它
8.2.2 給
8.2.3 歷時考察
8.2.4 方言類型比較
第9章 丹江方言的處置句、被動句
9.1 丹江方言的“叫”字句
9.1.1 “叫”的基本用法
9.1.2 “叫”字處置句
9.1.3 “叫”字被動句
9.1.4 方言分布
9.2 丹江方言“看(叫)NPV/A的看”句式
9.2.1 相關句式的基本功能
9.2.2 句式的主觀性與主觀化
9.2.3 “看”的語法化及相關思考
第10章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