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語言文字第二語言習得新發(fā)展研究

第二語言習得新發(fā)展研究

第二語言習得新發(fā)展研究

定 價:¥138.00

作 者: 楊連瑞、蔡金亭、徐錦芬、陳士法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2598596 出版時間: 2022-01-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共 11 章,從背景、理論、方法和實踐等層面對全球化背景下近二十年來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新發(fā)展進行了探討。本書充分體現了二語習得研究的跨學科性質和研究內容的主題性特點,強調多學科兼容并蓄原則,通過認識論理論和科學方法來分析二語習得現 象并構建二語習得研究的學科體系。本書貫徹本土化和應用性相結合的原則,對國際二語 習得研究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分析和構建的同時,梳理提煉出中國的學派,并將研究成果運 用到提高我國外語教育教學和國際漢語教育教學中,體現出二語習得研究中國化的特點。 本書可以作為高校外國語言文學專業(yè)研究生的教材或參考書,對廣大從事外語教學的教師和研究人員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楊連瑞,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全國翻譯專業(yè)學位教指委委員,中國二語習得研究會會長等。學術研究方向包括語言學、二語習得、教學論等。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中國英語學習者二語語用能力發(fā)展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級社科課題10余項,發(fā)表論文140余篇,著作10余部。曾獲第二屆全國普通高校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等。

圖書目錄

部分 概述1 
第1 章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發(fā)展歷程3 
1.1 二語習得研究的發(fā)端 3 
1.2 二語習得研究的學科性4 
1.2.1 學科定位4 
1.2.2 研究對象5 
1.2.3 學科性質9 
1.3 二語習得研究的發(fā)展階段10 
1.3.1 對比分析10 
1.3.2 錯誤分析12 
1.3.3 中介語研究 13 
1.3.4 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研究 14 
1.4 二語習得研究的認識方法論 15 
1.4.1 認識論與二語習得理論構建16 
1.4.2 基于唯理論的認知派··17 
1.4.3 基于經驗論的社會派··18 
1.4.4 認知派與社會派之間的主要分歧 19 
1.4.5 二語習得理論構建的融合觀20 
第2 章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發(fā)展現狀25 
2.1 國內二語習得研究文獻計量學分析 (1998—2020)25 
2.1.1 研究工具與數據采集25 
2.1.2 發(fā)文量年度分布26 
2.1.3 二語習得研究熱點議題:基于關鍵詞分析  27 
2.1.4 國內二語習得研究文獻共被引分析  30 
2.1.5 二語習得研究機構及發(fā)表期刊統(tǒng)計分析 34 
2.2 國際二語習得研究文獻計量學分析 (2009—2020) 36 
2.2.1 研究工具與數據來源 36 
2.2.2 國際二語習得研究文獻共被引分析  36 
2.2.3 國際二語習得研究關鍵詞分析51 
2.3 基于WOS 中 h 指數的二語習得研究聚焦主題分析56 
2.3.1 術語介紹與研究方法·56 
2.3.2 聚焦主題1:借助神經科學研究語言發(fā)展與大腦機制的關系59 
2.3.3 聚焦主題2:元分析成為一個主要的研究手段61 
2.3.4 聚焦主題3:二語習得與雙語研究 63 
2.3.5 聚焦主題4:年齡因素與二語終成效 66 
2.3.6 聚焦主題5:二語習得與二語寫作以及糾正性反饋的作用 67
第二部分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成果·71
第3 章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理論及模式73 
3.1 普遍語法視角下的二語習得研究73 
3.1.1 從宏觀邏輯到微觀機制74
3.1.2 從單一界面到多界面75
3.2 二語習得的可加工理論 78
3.3 二語習得的輸入加工理論81
3.4 基于使用取向的二語習得理論 84
3.5 社會文化視角下的二語習得研究87
3.5.1 社會文化理論的主要概念87
3.5.2 社會文化視角的二語習得研究88
3.6 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視角下的二語發(fā)展90
3.7 二語學習策略模式92
3.8 監(jiān)察模式 95
3.8.1 習得—學習假說96
3.8.2 自然順序假說 97
3.8.3 監(jiān)察假說97
3.8.4 語言輸入假說 98
3.8.5 情感過濾假說 99
第4章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人物和團體105
4.1 二語習得研究的代表性成果105
4.1.1 期刊論文105
4.1.2 學術專著115
4.2 二語習得研究的代表性人物118
4.3 二語習得研究的代表性團體139
第三部分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方法 143 
第5 章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設計145 
5.1 定量研究 146 
5.1.1 定量研究的定義146 
5.1.2 定量研究的種類148 
5.1.3 定量研究的信度效度·159 
5.2 定性研究162 
5.2.1 定性研究的定義 162 
5.2.2 定性研究的種類 165 
5.2.3 定性研究的信度效度··167 
5.3 混合研究169 
5.3.1 混合研究的定義170 
5.3.2 混合研究的種類171 
5.3.3 混合研究的信度效度··175 
第6 章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跨學科性177 
6.1 二語習得理論的跨學科性177 
6.2 二語習得實證研究的跨學科性 178 
6.3 二語習得的多維性特征 183 
6.3.1 微觀層面184 
6.3.2 中觀層面185 
6.3.3 宏觀層面186 
6.4 跨學科性對二語習得研究的機遇與挑戰(zhàn)  188 
6.4.1 跨學科性對二語習得研究的機遇 188 
6.4.2 跨學科性對二語習得研究的挑戰(zhàn) 191
6.5 未來研究發(fā)展方向194
第四部分 第二語言習得的實踐研究 201
第7章 任務教學法203
7.1 理論背景與概述 203
7.2 任務教學法中的“任務”類型 204
7.3 任務教學法的實施模式和原則 207
7.4 任務教學法的應用研究 208
7.4.1 理論探討208
7.4.2 寫作教學211
7.4.3 聽說教學211
7.4.4 任務復雜度212
7.4.5 語法教學與激發(fā)學習興趣213
7.5 任務教學法的發(fā)展與面臨的挑戰(zhàn)213
第8章 續(xù)論217
8.1 續(xù)論的提出背景 217
8.2 續(xù)論的發(fā)展歷程 219
8.2.1 寫長法 219
8.2.2 讀后續(xù)寫221
8.2.3 語言理解與產出的不對稱性 222
8.2.4 模仿與創(chuàng)造223
8.2.5 續(xù)論的構建與完善224
8.3 續(xù)論的應用228
8.3.1 詞匯層面228
8.3.2 句法層面229 
8.3.3 寫作層面229 
8.3.4 翻譯層面230 
8.4 續(xù)論的質疑與進一步發(fā)展231 
第9 章 產出導向法233 
9.1 理論背景 233 
9.2 產出導向法的發(fā)展234 
9.2.1 理論預熱期234 
9.2.2 理論雛形期236 
9.2.3 理論形成期237 
9.2.4 理論修訂期240 
9.2.5 理論再修訂期 241 
9.3 產出導向法的應用245 
9.4 產出導向法面臨的挑戰(zhàn)與展望 247 
第10 章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研究249 
10.1 現狀分析 249 
10.2 發(fā)展脈絡 250 
10.2.1 綜述類研究251 
10.2.2 理論類研究252 
10.2.3 實證類研究253 
10.3 “詞本位”與“字本位”教學之爭 254 
10.3.1 詞本位教學255
10.3.2 字本位教學256
10.4 效果與評價257
第五部分 結語 261
第11章 中國外語教學與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創(chuàng)新··263
11.1 二語習得的本質與外語教學264
11.2 漢語母語與英語二語本體上的差異266
11.3 大腦差異與思維方式267
11.4 國際二語習得理論在中國的傳播 268
11.5 中國二語習得理論的創(chuàng)新271
參考文獻273
術語表 34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