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論西學東漸研究 第十輯 儒學與歐洲文明:明清時期西學與宋明理學的相遇

西學東漸研究 第十輯 儒學與歐洲文明:明清時期西學與宋明理學的相遇

西學東漸研究 第十輯 儒學與歐洲文明:明清時期西學與宋明理學的相遇

定 價:¥98.00

作 者: 中山大學西學東漸文獻館 主編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100194334 出版時間: 2021-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91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關注明清理學與西學的互動。明清來華的歐洲傳教士一方面自覺結合儒學來傳播包括天主教在內的西學,另一方面則向西方介紹以儒學為主的中國文化。身于儒學文化圈的東亞本土人員的反應,也是文化交流必不可缺的一環(huán)。本輯所收錄的論文,不乏富有深度的討論、角度新穎的考察、罕見文獻資料的分析、詳實具體的個案研究,同時還有目前國內學界較少關注的越南、日本的情況。這些不同的論文,表明了明清時期宋明理學與西學相遇的多樣性、復雜性:西學東漸對宋明儒學帶來了挑戰(zhàn)和機遇,而宋明儒學被介紹到西方,同樣也對西方思想帶來了挑戰(zhàn)和機遇。在面對不同文化的碰撞時,交流雙方都做出了選擇性、多樣性的詮釋,存在著互鑒互促的可能思想空間。這些成果不僅能進一步深化認識明清時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復雜性,而且也為當代不同文明對話提供了經(jīng)驗借鑒。不同文明之間需要互鑒互促,才能推動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其前提是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理解。外國檔案館中翻譯過來,為國內首發(fā),有助于了解康熙年間中外文化交流情況。

作者簡介

  中山大學西學東漸文獻館在廣東省政協(xié)、省教育廳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12月1日正式掛牌成立,是國內*個“西學東漸文獻館”。文獻館一方面旨在對近代以來廣東積累的西方思想文化資源及其與中國文化交融的初步成果進行充分利用和深入發(fā)掘,同時以西學東漸過程的系統(tǒng)理論研究為總體方向,統(tǒng)合和規(guī)整現(xiàn)有的中山大學各個學科的研究力量。通過對西學東漸方面文獻資料的系統(tǒng)收集,力圖在若干年內首先構建一個西方哲學理論東漸的專門研究乃至西學東漸的一般研究的文獻中心,而后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展,努力形成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的一個特色理論研究方向,構造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聚合點。另一方面,致力于為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和研究活動提供一個研究、交流、合作的場所。文獻館自成立以來,設立專門網(wǎng)站“中山大學西學東漸網(wǎng)”,(原名為“中國西學東漸網(wǎng)”網(wǎng)站)大力購置各類文獻資料,每年召開一次國際學術會議,出版一份《西學東漸研究》刊物。

圖書目錄

太極與萬物一體:利瑪竇對宋明理學的詮釋與批判
一種對抗式方法的局限性:不干齋•巴鼻庵對理學與基督教的批判
從“天”到“天主”的儒耶會通詮釋——梵蒂岡所藏《論儒家之天、太極與天主》析論
中國與歐洲思想的互動——以白晉與萊布尼茨為中心
以“西”明“儒”——黎貴惇《蕓臺類語》對理氣的見解
羅光生命哲學中的創(chuàng)造觀——兼論其對利瑪竇思想的推進
西方德性教育思想在晚明的譯介——以高一志為中心的考察
 “厄第加之全書”:論高一志的《童幼教育》
“誰謂奉圣教者,不奉祖先哉?”——黎玉范《圣教孝親解》諸手稿的文本研究
經(jīng)世學與西學的交匯——論黃宗羲的經(jīng)世學
《中國哲學家孔夫子(1687)》中的和平和國家理由
衛(wèi)方濟《中國哲學》征引中文文獻考
西歐對孟子的理解——尤其環(huán)繞衛(wèi)方濟的理解而論
改革開放以來的利瑪竇研究(1978—2018年)
童文獻與德理文之爭——19世紀法國漢學面貌一瞥
宗教對話、理解與寬容如何成為可能?——從利瑪竇的聯(lián)儒抗佛說起
文獻資料專題 :
李方西致耶穌會總會長喬瓦尼•保羅•奧利瓦的意文信函(1668年10月6日)
意大利耶穌會士陸安德《1670年廣州住院與傳教團簡報》
附錄:
“儒學與歐洲文明:明清時期西學與宋明理學的相遇”國際學術會議綜述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