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益資本成本是投資者要求的必要報酬率,在微觀財務決策和宏觀經濟管理領域發(fā)揮著決策基準性作用,但是權益資本成本無法直接獲取,需要依賴各種測度模型進行估算?;谖鞣劫Y本市場實踐,目前主要形成了兩類測度模型:一是基于歷史收益的風險補償模型,如CAPM、APM、FFM、五因素模型等;二是基于預期收益的隱含資本成本測度模型,如GGM、GLS、CT、PEG、MPEG、OJ等。國內對于權益資本成本的研究起步較晚,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權益資本成本的影響因素;研究中一般直接借鑒國外測度模型、運用國內上市公司數據進行權益資本成本的測度,并將測度結果用于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測度模型的選擇較為隨意,沒有考慮模型的有效性;采用隱含資本成本測度模型時,盈利預測數據來源不一,通常采用分析師盈利預測或統(tǒng)計模型生成的盈利預測,也有學者使用實際盈利替代盈利預測數據,沒有考慮盈利預測數據的可靠性。這兩種情形導致權益資本成本的測度結果差異顯著,研究結論各異。基于此,本著作借鑒已有研究成果,將研究重點放在權益資本成本的測度及測度結果的有效性檢驗、評價和分析上。研究中主要采用實證研究方法,輔以規(guī)范研究,在詳細回顧梳理國內外權益資本成本及其測度的研究成果,對權益資本成本測度的各個模型進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分別基于分析師盈利預測和混合截面回歸模型生成的盈利預測,采用GGM、GLS、CT、PE、PEG、MPEG、OJ等隱含資本成本測度模型,對國內非金融類上市公司2004—2018年間的權益資本成本進行了測度,并對測度結果的有效性進行了檢驗和評價;以測度結果的有效性檢驗為基礎,對權益資本成本的特征進行了分析。本書對后續(xù)研究中權益資本成本測度模型和盈利預測數據來源的選擇、及權益資本成本決策基準性作用的發(fā)揮具有重要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