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天文學/地球科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 比例尺1:250000阿牙克庫木湖幅地質圖及說明書(J45C003004)

中華人民共和國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 比例尺1:250000阿牙克庫木湖幅地質圖及說明書(J45C003004)

中華人民共和國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 比例尺1:250000阿牙克庫木湖幅地質圖及說明書(J45C003004)

定 價:¥480.00

作 者: 暫缺
出版社: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青藏高原1:25萬區(qū)域地質調查成果系列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2528241 出版時間: 2013-10-01 包裝: 盒裝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新疆1:25萬阿牙克庫木湖幅(j45c003004)區(qū)域地質調查,系*國地質調查局以國土發(fā)(1999)509號文(任務書編號:0100161098)下達陜西省地質調查院的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參照造山帶填圖的新方法,應用遙感等新技術手段,經過3年的野外地質調查和室內綜合研究,本報告對所獲資料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與總結。報告由文字部分和地質圖組成?!吨腥A人民共和國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比例尺1:250000阿牙克庫木湖幅j45c003004)(精)》通過野外地質調查,首次在東昆侖原劃奧陶系祁漫塔格群**亞群中發(fā)現(xiàn)了早志留世筆石化石組合;首次在祁漫塔格山南緣黑山一那棱格勒斷裂帶(東昆北斷裂帶)中發(fā)現(xiàn)蛇綠巖殘片;在區(qū)調找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首次建立了測區(qū)“一帶兩塊”的構造區(qū)劃與地層系統(tǒng)和兩個構造巖漿巖帶;較系統(tǒng)地論述了測區(qū)的地層、巖石的物質組成、建造特征和10個世代的構造變形特征,詳細論述了祁漫塔格早古生代溝弧盆體系、庫木庫里盆地從漸新世開始的3個階段演化過程和青藏高原所經歷的7個脈動式隆升階段,并研究了高原隆升引起的氣候干燥、生物滅絕、荒漠化等多種環(huán)境效應,總結了測區(qū)的礦產、動植物、旅游等國土資源分布特征,為國土資源的開發(fā)提出了合理的建議?!吨腥A人民共和國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比例尺1:250000阿牙克庫木湖幅j45c003004)(精)》的作者是黎敦朋、李新林、王向利。

作者簡介

暫缺《中華人民共和國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 比例尺1:250000阿牙克庫木湖幅地質圖及說明書(J45C003004)》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章?緒論
節(jié)?目標任務
第二節(jié)?自然及經濟地理概況
一、地理位置與交通情況
二、自然經濟地理概況
第三節(jié)?測區(qū)以往地質研究簡史
第四節(jié)?工作概況
一、工作方法
二、工作過程
第五節(jié)?質量評述
一、嚴格執(zhí)行有關規(guī)范和技術要求
二、路線控制程度
三、剖面控制程度
四、對礦化體的控制程度
五、對樣品的控制程度
六、質量管理
第六節(jié)?項目建制與人員分工
第二章?地層
節(jié)?概述
第二節(jié)?元古宇
一、長城系
二、薊縣系一青白口系
第三節(jié)?下古生界
一、奧陶系
二、志留系
三、阿牙克庫木湖蛇綠混雜巖[(Nh?DO)AYTM]
第四節(jié)?上古生界
一、泥盆系
二、石炭系
三、二疊系
四、鴨子泉一鴨子大坂構造混雜巖[(P?DT)YTM]
第五節(jié)?中生界
一、三疊系
二、侏羅系
第六節(jié)?新生界
一、吉近系
二、新近系
三、第四系
第七節(jié)?生物群特征及地質年代對比
一、生物群特征
二、地質年代對比
第八節(jié)?志留紀弧后盆地與新生代陸相盆地沉積及演化
一、志留紀弧后盆地沉積
二、新生代陸相盆地沉積及演化
第九節(jié)?重要地層界線及重要地質問題討論
一、重要地層界線討論
二、重要地質問題?D?D祁漫塔格群的解體
第三章?巖漿巖
節(jié)?托格熱薩依構造巖漿巖帶
一、中、新元古代基性火山巖
二、巴什爾希超單元
第二節(jié)?祁漫塔格構造巖漿巖帶
一、基性-超基性巖
二、阿木巴勒阿土坎超單元[(S?DD)A]
三、庫木布拉格超單元[(S?DD)K]
四、晚古生代晚期侵入巖
五、中生代火山巖
六、小尖山基性巖脈群
第四章?變質巖及變質作用
節(jié)?區(qū)域變質作用與區(qū)域變質巖
一、長城系過渡基底變質巖系
二、薊縣系一青白口系褶皺蓋層變質巖系
三、古生界蓋層變質巖系
第二節(jié)?動力變質作用與動力變質巖
一、糜棱巖系列
二、碎裂巖系列
第三節(jié)?接觸變質作用與接觸變質巖
一、接觸變質作用
二、接觸變質巖
第四節(jié)?變質作用綜述
一、變質相帶及其分布特征
二、變質相帶的展布
三、變質序列
四、變質作用特征
第五章?地質構造及構造發(fā)展史
節(jié)?概述
一、區(qū)域構造背景
二、區(qū)域地球物理特征
三、構造單元劃分
第二節(jié)?構造變形序列
一、變形序列
二、巖漿活動序列
三、地層建造序列
四、變質事件序列
五、區(qū)域性不整合接觸界面
六、構造序列
第三節(jié)?構造變形特征
一、晉寧期?D?DD1世代構造變形
二、加里東早期拉張裂解?D?DD2世代構造變形
三、加里東晚期板塊聚合碰撞?D?DD3世代構造變形
四、海西早期?D?DD4世代構造變形
五、海西晚期?D?DD5世代構造變形
六、印支期?D?DD6世代構造變形
七、燕山早期?D?DD7世代構造變形
八、燕山晚期?D?DD8世代構造
九、喜馬拉雅早期斷陷盆地?D?DD9世代梅造
十、喜馬拉雅晚期?D?DD10世代構造
第四節(jié)?主要斷裂特征
一、祁漫塔格北緣斷裂(F15)
二、白干湖斷裂帶
三、黑山一那棱格勒河斷裂(F31)
四、阿爾格山斷裂(東昆中北緣斷裂)(F38)
第五節(jié)?構造發(fā)展史
一、中元古代過渡基底形成階段
二、新元古代大陸裂解階段
三、旱古生代洋陸轉化俯沖一碰撞造山階段
四、晚古生代被動大陸邊緣形成階段
五、三疊紀陸內造山階段
六、侏羅紀一新近紀陸內斷陷一推覆造山階段
七、第四紀斷塊隆升造山階段
第六節(jié)?遙感解譯
一、地層遙感解譯標志
二、巖漿巖遙感解譯標志
三、構造遙感解譯標志
第六章?國土資源概況
節(jié)?礦產資源概況
第二節(jié)?找礦方向
一、銅找礦方向
二、砂金找礦方向
三、蒸發(fā)鹽類礦產找礦方向
四、金紅石找礦方向
第三節(jié)?土壤資源概況
第四節(jié)?高原原始生態(tài)資源概況
一、高原植物資源
二、高原動物資源
第五節(jié)?旅游資源概況
一、地學景觀
二、水文景觀
三、生物景觀
四、人文景觀
五、旅游路線設計
第七章?青藏高原隆升與環(huán)境地質
節(jié)?青藏高原隆升的時間
第二節(jié)?青藏高原隆升的幅度與速率
一、青藏高原隆升的幅度
二、青藏高原隆升的速率
第三節(jié)?青藏高原隆升的過程
一、早中漸新世?D?D早期隆升期
二、晚漸新世早中新世早期?D?D穩(wěn)定剝蝕夷平期
三、早中新世中晚期?D?D小幅隆升期
四、中中新世?D?D較穩(wěn)定剝蝕夷平期
五、晚中新世?D?D振蕩隆升期
六、上新世?D?D快速隆升期
七、更新世全新世?D?D強烈隆升期
第四節(jié)?青藏高原隆升的機制
第五節(jié)?青藏高原隆升的環(huán)境效應
一、氣候效應
二、生物效應
三、荒漠化效應
第六節(jié)?地貌類型
第七節(jié)?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
一、工程地質條件
二、水文地質條件
第八節(jié)?氣候及動植物
一、氣候
二、動物分布
三、植物分帶
第九節(jié)?環(huán)境地質災害
一、山地地質災害組合
二、巖溶地質災害組合
三、河湖地質災害組合
四、沼澤地質災害
五、冰川地質災害組合
六、風力地質災害組合
七、鹽類水化學污染災害組合
八、地球化學污染災害組合
第十節(jié)?環(huán)境地質評價
第十一節(jié)?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環(huán)境治理
第八章?結論
節(jié)?取得的主要成果與進展
第二節(jié)?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圖版說明及圖版
附件?1:25萬阿牙克庫木湖幅(J45C003004)地質圖及說明書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