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自然科學化學光致變色材料在打印和傳感器技術(shù)中的應(yīng)用研究

光致變色材料在打印和傳感器技術(shù)中的應(yīng)用研究

光致變色材料在打印和傳感器技術(shù)中的應(yīng)用研究

定 價:¥118.00

作 者: 愛軍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30716194 出版時間: 2022-03-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2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綜述了光致變色材料、熒光貴金屬納米材料、熒光銅納米材料和碳量子點等發(fā)光材料的國內(nèi)外研究進展,重點討論了“光致變色材料的制備及其在傳感器和打印技術(shù)中的應(yīng)用”“熒光貴金屬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在傳感器中的應(yīng)用”“熒光銅納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對陰陽離子的傳感檢測”等,以及重要的納米材料的結(jié)構(gòu)修飾和功能研究。此外,還介紹了這些光致發(fā)光材料在打印印刷、溫度傳感和環(huán)境中重金屬離子的檢測等內(nèi)容。本書主要基于編者課題組近幾年生物化學傳感器方面科研成果編寫而成。

作者簡介

暫缺《光致變色材料在打印和傳感器技術(shù)中的應(yīng)用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第1部分光致變色材料的制備及其在傳感器和打印技術(shù)中的應(yīng)用
第1章光致發(fā)光材料進展3
1.1引言3
1.2光致變色材料的概述4
1.3光致變色材料的變色機理5
1.4光致變色材料的分類6
1.4.1無機光致變色材料6
1.4.2有機光致變色材料7
1.4.3無機-有機光致變色材料7
1.5光致變色材料的應(yīng)用8
1.5.1無墨可印刷可重寫紙8
1.5.2分子開關(guān)8
1.5.3信息存儲元件9
1.5.4裝飾和防護包裝材料9
1.5.5潛在的生物應(yīng)用9
1.6光致變色材料的研究現(xiàn)狀9
1.7研究的依據(jù)及意義10
1.8第1部分研究的內(nèi)容10
第2章快速合成高熒光氮摻雜石墨烯量子點用于有效檢測Fe3+和作為熒光墨水12
2.1引言12
2.2實驗部分13
2.2.1試劑與藥品13
2.2.2儀器14
2.2.3N-GQDs的制備14
2.2.4N-GQDs對Fe3+的熒光檢測14
2.2.5熒光油墨15
2.3結(jié)果與討論15
2.3.1N-GQDs合成條件的優(yōu)化及表征15
2.3.2N-GQDs的光學性質(zhì)20
2.3.3熒光檢測Fe3+22
2.4本章小結(jié)26
第3章光驅(qū)動可逆顏色切換體系用于可重寫媒介和信息編碼27
3.1引言27
3.2實驗部分28
3.2.1試劑與藥品28
3.2.2儀器29
3.2.3TEOA/Fe3+/MB體系的變色反應(yīng)29
3.2.4水凝膠可重寫基底的制備29
3.2.5可重寫紙的制備29
3.2.6激光打印30
3.2.7信息編碼/解碼30
3.3結(jié)果與討論30
3.3.1PCSS的設(shè)計和制備30
3.3.2可逆性和可重復性35
3.3.3可重寫紙和高分辨率打印36
3.3.4機理的探討41
3.3.5信息編碼/解碼43
3.4本章小結(jié)43
第4章微波法一步合成水溶性硫化銀量子點并用于生物成像45
4.1引言45
4.2實驗部分46
4.2.1試劑與藥品46
4.2.2儀器46
4.2.3水溶性Ag2S量子點的制備46
4.2.4毒性分析47
4.2.5生物成像47
4.3結(jié)果與討論47
4.3.1水溶性Ag2S量子點制備和表征47
4.3.2水溶性Ag2S量子點的光學性質(zhì)51
4.3.3水溶性Ag2S量子點的細胞成像應(yīng)用53
4.4本章小結(jié)54
總結(jié)與展望55
參考文獻57
第2部分熒光貴金屬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在傳感器中的應(yīng)用
第5章熒光貴金屬納米材料的研究進展75
5.1納米材料75
5.1.1納米材料概述75
5.1.2納米材料的分類78
5.1.3納米材料的性能81
5.2貴金屬納米材料84
5.2.1貴金屬納米材料概述84
5.2.2幾種貴金屬納米材料的研究進展86
5.3雙金屬納米顆粒的合成89
5.4研究的依據(jù)及意義93
5.5第2部分研究的內(nèi)容93
第6章以PVP為模板合成新穎的熒光銀納米材料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應(yīng)用95
6.1引言95
6.2實驗部分96
6.2.1試劑和儀器96
6.2.2PVP-Ag NPs的制備96
6.2.3重金屬離子的檢測96
6.2.4回收率應(yīng)用實驗97
6.2.5PVP-Ag NPs的生物成像97
6.3結(jié)果與討論97
6.3.1PVP-Ag NPs的熒光性能和形貌表征97
6.3.2PVP-Ag NPs對重金屬離子的檢測100
6.3.3實際案例分析101
6.3.4PVP-Ag NPs生物成像分析102
6.4本章小結(jié)103
第7章合成高熒光銅金雙金屬納米簇及其對溫度的敏感傳感和對Cr3+的檢測104
7.1引言104
7.2實驗部分106
7.2.1試劑和儀器106
7.2.2Cu/Au BNCs的制備及優(yōu)化106
7.2.3Cu/Au BNCs對溫度的響應(yīng)107
7.2.4熒光檢測法檢測Cr3+107
7.3結(jié)果與討論107
7.3.1Cu/Au BNCs合成條件的優(yōu)化及Cu/Au BNCs的表征107
7.3.2Cu/Au BNCs的熒光強度對溫度的響應(yīng)111
7.3.3Cu/Au BNCs對Cr3+的熒光響應(yīng)112
7.4本章小結(jié)114
第8章三金屬納米材料鈀銅金的合成及其作為溫度傳感器的應(yīng)用和其作為類過氧化物酶對雙氧水和葡萄糖的酶催化反應(yīng)115
8.1引言115
8.2實驗部分116
8.2.1試劑和儀器116
8.2.2制備Pd/Cu/Au NPs117
8.2.3Pd/Cu/Au NPs對溫度的響應(yīng)118
8.2.4Pd/Cu/Au NPs對H2O2和葡萄糖的檢測118
8.3結(jié)果與討論118
8.3.1Pd/Cu/Au NPs合成條件的優(yōu)化及表征118
8.3.2溫度傳感器熒光檢測125
8.3.3Pd/Cu/Au NPs作為類過氧化物酶的催化活性126
8.4本章小結(jié)130
總結(jié)與展望131
參考文獻132
第3部分熒光銅納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對陰陽離子的傳感檢測
第9章熒光銅金屬納米材料研究進展153
9.1引言153
9.2無機離子的概述153
9.3銅納米材料的熒光性154
9.4銅納米材料的合成156
9.4.1“自上而下”法156
9.4.2“自下而上”法157
9.4.3其他合成方法157
9.5銅納米材料在環(huán)境分析中的應(yīng)用159
9.5.1重金屬離子的傳感檢測160
9.5.2無機陰離子的傳感檢測161
9.5.3pH的傳感檢測163
9.5.4生物小分子的傳感檢測164
9.6銅納米材料的其他應(yīng)用165
9.6.1蛋白質(zhì)和核酸的檢測165
9.6.2生物醫(yī)學應(yīng)用166
9.6.3催化應(yīng)用167
9.7研究的依據(jù)及意義169
第10章熒光銅納米材料用于NO-2和溫度的傳感檢測170
10.1引言170
10.2實驗部分171
10.2.1試劑與藥品171
10.2.2分析儀器171
10.2.3銅納米材料的合成172
10.2.4銅納米材料對亞硝酸根離子的檢測172
10.2.5銅納米材料對溫度的檢測172
10.3結(jié)果與討論172
10.3.1銅納米材料的表征172
10.3.2銅納米材料的合成優(yōu)化175
10.3.3銅納米材料的穩(wěn)定性177
10.3.4銅納米材料對亞硝酸根離子的選擇性分析177
10.3.5銅納米材料傳感性能分析178
10.4本章小結(jié)180
第11章熒光銅納米材料合成及其對I-傳感檢測和催化的應(yīng)用181
11.1引言181
11.2實驗部分182
11.2.1試劑與藥品182
11.2.2儀器182
11.2.3銅納米材料的合成183
11.2.4碘離子的檢測183
11.2.5實際樣品的準備183
11.2.6催化還原亞甲基藍染料183
11.3結(jié)果與討論184
11.3.1銅納米材料的表征184
11.3.2銅納米材料的合成優(yōu)化185
11.3.3銅納米材料的穩(wěn)定性188
11.3.4銅納米材料選擇性及傳感性能分析188
11.3.5實際水樣中檢測I-189
11.3.6銅納米材料的催化應(yīng)用191
11.4本章小結(jié)192
第12章熒光銅納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對Ag+可視化檢測193
12.1引言193
12.2實驗部分194
12.2.1試劑與藥品194
12.2.2儀器194
12.2.3Glc-Cu NPs的合成194
12.2.4Ag+的檢測195
12.3結(jié)果與討論195
12.3.1Glc-Cu NPs的合成及其對Ag+檢測的原理195
12.3.2Glc-Cu NPs的表征195
12.3.3Glc-Cu NPs的穩(wěn)定性197
12.3.4Glc-Cu NPs的傳感性能分析198
12.3.5Glc-Cu NPs熒光可逆性分析199
12.3.6實際水樣中檢測Ag+200
12.4本章小結(jié)200
第13章熒光碳量子點的合成及其對Fe3+的超靈敏免標記檢測202
13.1引言202
13.2實驗部分202
13.2.1試劑與藥品202
13.2.2儀器203
13.2.3熒光碳量子點的合成203
13.2.4Fe3+的檢測203
13.2.5測定樣品的準備203
13.3結(jié)果與討論204
13.3.1熒光碳量子點的表征204
13.3.2熒光碳量子點的合成優(yōu)化206
13.3.3熒光碳量子點的穩(wěn)定性207
13.3.4熒光碳量子點的選擇性能分析207
13.3.5熒光碳量子點的傳感性能分析209
13.3.6實際水樣的檢測209
13.4本章小結(jié)210
總結(jié)與展望211
參考文獻212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