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闡釋近年來我們對貨幣、經濟增長與債務問題的一些新的思考。2008年爆發(fā)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和復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又給世界經濟帶來新的復雜影響。為應對危機沖擊,全球實施了力度空前的貨幣刺激措施,貨幣、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的組合出現了新的變化,同時債務問題尤為突出,高債務現象成為宏觀經濟研究領域不可忽視的時代“強音”。由于傳統(tǒng)理論難以解釋危機后出現的新問題,因此大的危機往往也成為理論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重要契機。在近些年的理論研究和政策實踐中,我們常常會面對一些經典理論難以回答的新現象和新問題。比如,傳統(tǒng)的凱恩斯理論認為,放松貨幣條件會推升通貨膨脹,但近些年我們實際感受到的,卻是力度空前的貨幣政策刺激之后揮之難去的通貨緊縮壓力。再比如,經典理論認為貨幣短期會影響產出,但長期看則是中性的,不會對生產和實體經濟產生實質影響,只是一層“面紗”。但現實中我們感覺到的,則是超寬松貨幣刺激對經濟產生的顯著和深遠的結構性影響。還比如,近年來被廣泛關注的債務杠桿問題,在主流教科書中幾乎不被提及,這也使我們在分析債務問題時缺乏有效的理論框架。雖然有學者認為金融危機顛覆了主流宏觀經濟學僅關注實體部門的傳統(tǒng)認知,開始更加關注金融和債務問題,但至今尚未形成公認的框架性認識。貨幣、經濟增長和通脹一直是宏觀經濟最引人關注的三個變量,現在我們還應在此基礎上加入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