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分為六卷,各卷分別以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命名,即所謂“六韜”,各韜之下又分若干篇,凡58篇。此書相傳為姜太公所作,后人對此多有質疑。主要內容為太公與文王、武王之間在軍事方面的問答對話,反映了早期的戰(zhàn)爭觀,包括戰(zhàn)爭謀略、作戰(zhàn)類型、作戰(zhàn)指導、戰(zhàn)陣、戰(zhàn)備和軍事人才的培養(yǎng)等各個方面。宋神宗時期,該書與《孫子兵法》《李衛(wèi)公問對》《司馬法》《三略》《吳子》《尉繚子》六部兵書并列,結集為著名的《武經七書》。此次整理,以《續(xù)古逸叢書》所收宋本《武經七書》為底本,以日本文久三年刻施子美《施氏七書講義》、1933年南京國民政府陸軍印刷所影印明萬歷刻劉寅《武經七書直解》、明崇禎九年芙蓉館刻黃獻臣《武經開宗》、明天啟元年刻茅元儀《武備志》、清光緒二年嶺南古經閣刻朱墉《武經七書匯解》、清嘉慶十年刻孫星衍《平津館叢書》等為校本,對全書文字做了細致校勘,并在吸收前人成果基礎上對相關字詞、文意做了詳明注釋。書末附錄包括《校訂銀雀山漢簡六韜》《校訂八角廊漢簡六韜》《校訂敦煌唐寫本六韜殘卷》《群書治要節(jié)錄六韜陰謀》《西夏文譯本六韜》《六韜佚文》和《歷代六韜真?zhèn)慰肌返?,頗具史料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