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應用范圍
1.1概述
1.2目的
1.3適用范圍
2縮寫
3工藝介紹和設計流程
3.1概述
3.2生物反應池
3.3二次沉淀池
3.4設計流程
4設計基礎
4.1污水負荷
4.2污泥處理液和外來污泥的污染負荷
5生物反應池設計
5.1根據試驗結果設計
5.2根據經驗設計
5.2.1污泥齡要求
5.2.2反硝化體積比計算(VD/VAT)
5.2.3除磷
5.2.4污泥產量的計算
5.2.5污泥指數和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LSS的假設
5.2.6生物反應池容積
5.2.7需要的回流量和周期
5.2.8供氧
5.2.9堿度
5.3好氧選擇池的設計
6二次沉淀池設計
6.1使用邊界條件與出水水質
6.2污泥指數與允許濃縮時間
6.3回流污泥濃度
6.4污泥回流比和二次沉淀池進水懸浮固體濃度
6.5二次沉淀池表面負荷和污泥容積負荷
6.6二次沉淀池表面積
6.7二次沉淀池的深度
6.8現(xiàn)有二次沉淀池的驗證和校核
6.9排泥系統(tǒng)的設計
6.9.1排泥系統(tǒng)
6.9.2短流污泥量與固體物質平衡
6.9.3平流圓形二次沉淀池的排泥
6.9.4矩形池的刮吸泥機
6.9.5固體物質平衡校核
〖2〗
〖2
7規(guī)劃和運營
7.1生物反應池
7.1.1池體構造
7.1.2泡沫和浮泥的收集
7.1.3內循環(huán)泵的調控
7.1.4非硝化處理構筑物中亞硝酸鹽的形成
7.2二次沉淀池
7.2.1概述
7.2.2平流式二次沉淀池
7.2.3豎流式二次沉淀
7.3回流污泥
8動態(tài)模擬
9成本和環(huán)保效益
10相關法規(guī)和標準
參考文獻
附錄基于COD計算除碳的產泥量和耗氧量
A.1設計基礎
A.2COD平衡
A.3產泥量計算
A.4耗氧量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