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學之路
兩次高考 / 2
大學生活拾零 / 12
早年讀書經歷與我的書房 / 24
茅先生指導我寫論文 / 34
研習歷史四十年 / 38
民國檔案與我的學術研究 / 61
哈佛燕京圖書館:我學術生涯的加油站 / 66
兩次在斯坦福讀蔣介石日記 / 77
作別哈佛 / 87
情誼綿長
憶媽媽
——餃子里的母愛 / 94
茅先生的三件小事 / 99
張老師的成功無法復制
——恩師80大壽感言 / 102
永遠的高貴,永遠的傲 / 116
始知相憶深
——我與政治大學歷史系師生的情緣 / 119
世間再無蔣老師
——悼念蔣永敬教授 / 125
痛悼敬愛的胡春惠教授 / 132
豁達的小計
——與計秋楓教授交往幾件事 / 137
送別蘊茜 / 142
敝帚自珍
《函電里的人際關系與政治——哈佛燕京圖書館藏“胡漢民往來函
電稿”研究》后記 / 150
張憲文教授與中華民國史研究的“南京學派”
——《中華民國史新論》序言 / 157
《朱培德評傳》序言 / 162
《蔣介石的后半生》后記 / 170
《親歷中國革命》譯后記 / 174
書寫蔣介石研究的學術史
——“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叢書”總序言 / 179
《中外學者論蔣介石——蔣介石與近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導讀 / 186
《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胡漢民卷》導言 / 198
費正清如何為哈佛爭取“蔣廷黻資料” / 221
《什么是最好的歷史學》序言 / 227
《細品蔣介石》序言 / 235
《南京國民政府五院制度研究》前言 / 247
《異同之間:中國近代教會大學個案研究》序言 / 259
他山之玉
傳統(tǒng)行業(yè)的現(xiàn)代轉型
——《移植與超越:民國的中醫(yī)醫(yī)政》代序 / 268
民國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新成果
——《國民政府考試院研究》代序 / 277
《傳統(tǒng)、機遇與變遷——南京城市現(xiàn)代化研究(1912—1937)》序
言 / 283
《國民政府監(jiān)察院研究》序言 / 288
《國家與建設:南京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研究(1928—1938)》
序 / 292
《國民政府時期高校學生就業(yè)問題的認識與應對(1934—1949)》
序 / 297
《戰(zhàn)時國民政府行政機構改革(1937—1945)》序 / 301
《圖說老南京》序 / 307
評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
態(tài)》 / 310
“以人為本” 書寫行業(yè)史的新成果
——《新式交通與社會變遷:以民國浙江為中心》評介 / 315
中華民國史研究的新收獲
——評四卷本《中華民國史》 / 323
皓首窮經著文章
——讀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還原13個歷史真相》 / 327
附錄
追求開放與有公信力的史學研究境界
——陳紅民教授訪談錄 / 334
后 記 /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