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一、中國當代文學的課程特征
二、參考書的推薦及學習方法
三、當代文學的起點與分期
四、第四次文代會和新時期文學
講 郭小川與十七年詩歌
一、頌歌與戰(zhàn)歌的時代——十七年詩歌概況
二、成名詩人的新探索
三、實力派詩人簡介
四、上下而求索——郭小川
第二講 趙樹理與農村題材小說
一、農民文化的勃興——扭著秧歌勝利進城
二、鄉(xiāng)村喜劇型作家介紹
三、鄉(xiāng)村喜劇小說的特征
四、田園牧歌型作家介紹
五、鄉(xiāng)村喜劇型作家和田園牧歌型作家的比較
第三講 革命歷史題材小說和百花時代的小說
一、“三紅”、《青春之歌》、《百合花》等革命歷史題材小說
二、百花時代的小說:干預生活與思索愛情
第四講 十七年散文——新生活的頌歌及其反思
一、散文中敘事風的凸現
二、三個重要的散文家
三、雜文作家徐懋庸和鄧拓
第五講 老舍與十七年戲劇
一、十七年戲劇面面觀
二、老舍的戲劇創(chuàng)作
第六講 20世紀80年代的詩歌
一、20世紀80年代詩歌的總體狀況
二、20世紀70年代末以后的詩界格局
三、朦朧詩:來源、論爭和特點
四、“第三代詩”:突破與難題
第七講 20世紀90年代的詩歌
一、時代轉型與詩歌轉換
二、幾位過渡性詩人
三、20世紀90年代詩歌的總體狀況與特征
四、20世紀90年代的代表詩人
五、總結與展望
第八講 新時期小說
一、歷史的迷霧與真實的傷痕
二、歸來者的反思與追問
三、“改革文學”:理想在召喚
四、人情世態(tài):感傷主義的蔓延
第九講 新時期小說續(xù)
一、汪曾祺
二、王安憶
三、莫言
四、韓少功
五、“尋根文學”的意義
第十講 走向從容開闊的新時期散文
一、散文創(chuàng)作概況
二、散文創(chuàng)作專題研究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