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論中學與西學:重新解讀現(xiàn)代中國學術史(修訂增補版)

中學與西學:重新解讀現(xiàn)代中國學術史(修訂增補版)

中學與西學:重新解讀現(xiàn)代中國學術史(修訂增補版)

定 價:¥98.00

作 者: 方朝暉 著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1739940 出版時間: 2022-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認為,希臘以來一開始以哲學為代表,后來發(fā)展為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西方現(xiàn)代學術,從根本上代表了一種與中國古代學術迥然不同的學術傳統(tǒng)。無論是中學原有的分類體系,還是西學今天的學科體系,都有其各自的合理性;無論用西方今天的學科范疇來肢解中國古代學術,還是用中學原有的分類體系來衡量西學,都是值得懷疑的。進一步看,通常所謂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往往不是同一學科內部的兩種思維方式差異,而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學術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正因為學術類型的不同,人為地追求所謂中西結合,有時也沒必要。用現(xiàn)代西方學術和學科范疇來分割和整理中國古代學術,不僅可能包含對西方學術本質的深刻誤解,也可能構成對中國學術傳統(tǒng)的人為摧殘。

作者簡介

  方朝暉,安徽省樅陽縣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孔子研究院特聘專家、山東省泰山學者,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理事,中華孔子學會理事。主要研究中國思想史,代表作有《“中學”與“西學”》(2002)、《儒家修身九講》(2008/2011/2020)、《為“三綱”正名》(2014)、《文明的毀滅與新生》(2011)、《春秋左傳人物譜》(2001)等。

圖書目錄

導論:現(xiàn)代中國學術的命運與前途1
上 編
哲學范疇的中國化及其內在問題27
愛智慧與世界觀的學說29

哲學的目的在于指導人生嗎?30

且看這一理解來自何種傳統(tǒng)32

Philosophy:作為一門學科與作為一個日常用語34

Philosophy: 求知而未必求用36

Philosophy: 求知與思想的自由41

以何為準:思維方式?研究對象?45

接受了是否等于理解了?48
本體的三種含義及其現(xiàn)代混淆59
比較視野下的本體問題60

體用意義上的本體65

體用論何以盛行?72

宗教意義上的本體78

宗教義本體在中國81

哲學意義上的本體84

三種本體不能混淆89

小結:本體問題再思考93
Ontology與中西學術不可比性100
Ontology作為“是”之學103

求是:古希臘哲學在思維方式上的根本特征109

求是:整個西方學術的主要特征之一118

中國古代學說也以求是為旨歸嗎?123

從是與應該看中學與西學的不可比性129

西學范疇可以用來整理國學嗎?132

科學可以解決人生觀問題嗎?136

哲學與宗教是一回事嗎?140

中學與西學中的哪一支更有可比性?145
辯證法與西方學術傳統(tǒng)159
希臘文化的理性主義精神160

城邦、辯證法與希臘哲學162

辯證法概念的形成165

古代世界的辯證法大師:柏拉圖169

如何理解辯證法?174

對辯證法的誤解177

柏拉圖與孔子182

《美諾篇》與《論語》188

哲學、科學與辯證法198

辯證法與西方學統(tǒng)206
形而上學與西方學術傳統(tǒng)221
“玄學吃飯的家伙”是“離心理而獨立的本體”223

“凡屬官覺以上者,概以歸之玄學”226

來自《周易·系辭》的話語228

形而上學≠形而上之學232

西方人心目中的Metaphysics235

如何理解Metaphysics238

形而上學是一門科學嗎?241

英國經驗論與形而上學245

當代形而上學中的特例249

形而上學與西方學統(tǒng)(一)253

形而上學與西方學統(tǒng)(二)258
下編
儒學是哲學學說嗎?273
問題的緣起274

知與做:人類學術的兩條路徑278

從知的兩種含義到學術的兩種類型285

且看“四書”是怎樣論“學”的288

義理之學:對“學”的進一步發(fā)揮293

再看“四書”是怎樣論知的296

義理之學:對知的進一步發(fā)展301

儒學真的可稱為哲學嗎?304

我們如何面對這些歷史后果309
儒學是宗教學說嗎?320
關于儒教的各種爭論322

宗教乎?哲學乎?326

爭論的若干焦點329

飄蕩在哲學與宗教之間的儒學334

什么是宗教思維?339

宗教與哲學思維方式之別344

儒學代表典型的宗教思維348

重新定位中學與西學352
中國古代有倫理學嗎?
——兼論儒學與知識的關系問題364
道德與知識的基本分野366

道德關懷的兩種方式:認知的與實踐的370

Sophia與Phronesis374

倫理學≠道德學說378

中國型態(tài)的倫理學?382

傳統(tǒng)儒學家犯了重道德、輕知識的錯誤嗎?388

余論:儒學需要與知識傳統(tǒng)相結合嗎?394
新儒家與現(xiàn)代中國學術402
唐君毅的心靈九境說405

中學的境界比西學高嗎?407

牟宗三的“自我坎陷”說410

是國家需要還是人性的理想?413

科學的人性論基礎416

民主的社會文化基礎418

儒家沒有民主觀念說明了什么?420

儒學:亟待重新定位自身422

不是“坎陷”“暫忘”,而是相輔相成425

重建內圣外王之道的基本思路429

論中國學術未來的三個方向434
跋441
當代中國學人的意義危機441

對中國哲學史的反思447

中國哲學的范式危機450

現(xiàn)代儒學的出路問題455

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461

現(xiàn)代化:中國知識分子的巨大困境464

現(xiàn)代化:目的、手段與意義危機466
附錄:卡恩、王太慶、王路論“是”/Ontology/形而上學470
卡恩論Being與希臘哲學470

王太慶對“是”與ontologia的研究483

王路對是、真與形而上學的研究490


參考文獻497

人名索引528

術語索引535

修訂版后記566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