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是中國古代最發(fā)達的四門自然科學(農、醫(yī)、天、算)之一,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豐富的文獻史料和卓越的成就。我國古代正史系統(tǒng)“二十四史”中,從《史記》開始就有天文學專志,即《天官書》,以后相沿成例,除了因史料和社會問題少數幾代史書沒有天文志,有十七部斷代史列有天文學方面的專志。這些天文學史料除了比較詳細地記載歷代的日月五星、彗星、新星及其它恒星與行星等天象,形成以歷法、天象觀測為中心的完整而富有特色的天文學體系(統(tǒng)稱歷象之學),在中國歷史上還有其特殊使命,即在政治、軍事、禮儀系統(tǒng)上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統(tǒng)領下,歷象之學也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國傳統(tǒng)天文學不僅是現代天文學的基礎,也與各朝歷史緊密相關、難以分割。有鑒于此,以及鑒于目前天文學系統(tǒng)史料整理方面的空白,本書將歷代天文志加以校正、注解,以“二十四史”中的天文類志書為基本研究對象,在中華書局《歷代天文律歷等志匯編》基礎上,借助于近百年來國內外天文學研究成果,從天文學角度對這些史料進行注解,辨正既有整理成果的失誤之處,對史料中的天象記載加以梳理、解釋、補充,以便對天文學研究者、愛好者,為天文學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等提供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