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回歸前夕的盧作孚先生
——釋讀盧作孚與晏陽初間的幾封未刊信函
追求“免于愚昧無知的自由”
——晏陽初和他的志業(yè)
身世與經歷
掃盲經典“千字課”
四大教育三大方式
“三C”精神
萬里孤征心許國
——讀《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
聯大之聯合不易
北大向來
君子固窮
傾情梅花
萬水千山走過
——讀趙寶煦教授《南行記》
我要走,從此到海角,到天涯
遼闊而迢遙的途程啊
這就是神圣的抗戰(zhàn)么
一個也不能少
——抗戰(zhàn)流亡中的豐子愷家族
外婆“失而復得”添得嬌兒一口
“藝術的逃難”
結語:交融地帶的理想生活
也錯過 也相遇
——從劉燕瑾、王林夫婦經歷看八路軍的婚戀紀律與自由
惱人的組織紀律
永遠夢想著傳奇般的戀愛
相遇依然美好
革命年代的飲食兒女
——讀章瑞榮家信
身不由己的遷徙
計劃供應下的采買日常
無處安放的婚姻
結語
除文盲 作新民
——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與近代掃盲運動
掃盲成效的定縣尺度
掃盲成效的全國尺度
影響掃盲成效的因素
20世紀30年代的鄉(xiāng)村公務人員
——見之于行政院農村復興委員會的調查
鄉(xiāng)村公務人員的類別
鄉(xiāng)村公務人員的產生途徑
鄉(xiāng)村公務人員的收入及其來源
鄉(xiāng)村公務人員的資格和背景
鄉(xiāng)村公務人員的主要職責
鄉(xiāng)村公務人員的社會評價
余論
“一日”與未來
——從“冀中一日”征文看民眾對中共根據地政權的支持
“冀中一日”的傳奇
多彩文化生活:參與感與分享感新型人際關系:權力感和平等感
結語:“新人”和“新社會”的雛形
20世紀40年代后期的國立高校治理
——以清華和北大為例
清華大學:教授對校務的深度參與
北京大學:校務治理的主要內容
余論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