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明代寺院經濟為主題,對其進行了系統(tǒng)、全面的梳理和研究。本書首先論述了佛教在由元入明的時代背景下,佛教寺院的狀況以及國家層面如何對其進行管理。之后分別從寺院的田產、商業(yè)活動、消費支出以及個案分析這幾個方面,詳細考察了明代寺院經濟的狀況。明政府以整頓、限制佛教為主的宗教政策,使佛教自入明起就受到一定的約束,其整體土地占有量及擴張能力已不能超越前代。明代寺院并未因明中后期商品經濟大發(fā)展而廣泛地讓寺院經濟在此方面轉進。寺院經濟之整體在明代已呈衰微之相,給明代寺院和僧人帶來了沉重的生活壓力。這一生活壓力迫使明代僧人處于需要尋求經濟來源又須引導佛教積極發(fā)展的矛盾中,造成了明代僧人的糾結與艱難。似可從明代寺院經濟的不發(fā)達,為明代僧人趨于世俗化、明末叢林亂象找到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