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又名《南華經》,現存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和雜篇三部分,是戰(zhàn)國中期道家代表人物莊子及其后學所著的哲學散文集。莊子在書中秉承并發(fā)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他通過二百多個寓言故事,用奇幻玄妙、汪洋辟闔之語,展示了“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世界觀,“物無非彼、物無非是”的相對認識論,以及“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破除功名利祿、權勢尊位的世俗束縛,追求無限的精神自由,實現自然、自在、自由、自我之法……與儒家思想一起,構成中國文化的精神底色。 《莊子》版本和注本眾多,清人王先謙所注《莊子集解》??本珜?,故本書原文以諸子集成本《莊子集解》為底本,又參校其他版本,擇優(yōu)而從。另外,本著去蕪存菁的宗旨,本書對蘊含莊子思想精華的內篇做全文收錄,對外篇和雜篇則選其精者,再輔以專業(yè)古籍整理團隊若水古社精譯白話文,以期為讀者提供濃縮其哲學、文學與美學價值的精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