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巴里·魯賓(Barry Rubin),以色列荷茲利亞跨學科研究中心(IDC)國際事務研究中心創(chuàng)始人和前主任,長期專注于以色列與中東研究,著有多部關于中東的書籍。為紀念他,以色列荷茲利亞跨學科研究中心國際事務研究中心更名為魯賓國際事務研究中心。譯者簡介:關媛,英語翻譯專業(yè)碩士,中以學術交流促進協(xié)會(SIGNAL)中國協(xié)調員,四川外國語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專注于以色列/猶太研究、中東問題等題材翻譯十余年,并為多家國內外機構擔任譯員,已出版譯著《耶路撒冷:伊斯蘭激進派、西方及圣城的未來》等。李蘭蘭,外國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碩士,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學院(出國培訓部)講師,四川外國語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跨文化交際、以色列社會與文化,曾到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美國布蘭代斯大學和英國蘭卡斯特大學交流學習,已發(fā)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出版譯著《以慈善的名義:美國崛起進程中的三大基金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