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1
第一節(jié) 研究史1
第二節(jié) “新學”之名稱與范圍10
第三節(jié) 歷史中的“新學”16
上編 再造新經學——作為學派的新學
第一章 新學學派的思想特色25
第二章 新學內部的多元化發(fā)展70
第一節(jié) 陸佃及其禮家名數(shù)之學70
第二節(jié) 鄭俠:不忘君父的大慶居士93
第三節(jié) 耿南仲及其《易》學思想107
第三章 反對派的聲音127
第一節(jié) 理學家中反新學的急先鋒:楊時127
第二節(jié) 蜀學的立場:以《東坡書傳》與《尚書新義》的對比為中心139
第三節(jié) 晁說之:北方儒者的“舊”傳統(tǒng)152
附:北宋的疑孟思潮——李覯與司馬光160
下編
政治實踐中的新學學派
——以孟子升格運動為中心的考察
第四章 熙寧變法前的政治文化格局173
第一節(jié) 宋代的士大夫政治:理想與現(xiàn)實174
第二節(jié) 神宗變法前的政治格局187
第五章 變風俗、立法度:王安石的變法理念與《孟子》208
第一節(jié)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與人才問題208
第二節(jié) 王安石的變法理想與《孟子》215
第三節(jié)理財問題與王安石對《周禮》《孟子》的利用227
第六章從私學到官學:尊孟思潮的體制化241
第一節(jié)北宋中期教育體制改革與《孟子》之普及242
第二節(jié)《孟子》經典地位的確立258
第七章 孟子封公與配饗孔廟:政治文化演變下的曲折與成功304
第一節(jié) 神宗以前孔廟祀典的演化304
第二節(jié) 熙寧七年孟子從祀的提出與失敗318
第三節(jié) 元豐孟子封公入廟之成功339
第八章 新學與北宋后期的天地分祭合祭之爭357
第一節(jié) 元豐天地分祭:模法周制與尊君358
第二節(jié) 哲宗時期政治沖突下的分合論爭364
后記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