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天文學/地球科學滇西羊拉大型銅礦床成礦與預測

滇西羊拉大型銅礦床成礦與預測

滇西羊拉大型銅礦床成礦與預測

定 價:¥388.00

作 者: 黃智龍 等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30682826 出版時間: 2022-08-01 包裝: 圓脊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3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銅礦是我國的緊缺礦種,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嚴重影響了國家銅資源安全及銅行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新成礦理論和找礦方法,實現(xiàn)找礦突破,迫在眉睫。羊拉銅礦床是滇西“三江”成礦帶內(nèi)很具代表性的大型銅礦床,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特殊,礦區(qū)構造活動強烈、巖漿活動頻繁、成礦條件優(yōu)越。本書在全面收集已有地質(zhì)、地球化學資料的基礎上,通過系統(tǒng)的地質(zhì)學、礦物學、成巖成礦年代學、巖石地球化學和礦床地球化學研究,探討了成礦動力學背景,揭示了成礦過程,建立了成礦模式,總結出成礦規(guī)律和找礦標志;結合構造地球化學填圖,對礦床深部和外圍進行了成礦預測,取得了找礦突破。

作者簡介

暫缺《滇西羊拉大型銅礦床成礦與預測》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n
前言 \n
第一章 緒論 1 \n
第一節(jié) 銅資源概況 1 \n
一、世界銅資源分布 3 \n
二、中國銅資源分布5 \n
第二節(jié) 主要類型銅礦床研究進展 9 \n
一、VMS型銅礦床 10 \n
二、夕卡巖型銅礦床 12 \n
三、斑巖型銅礦床 14 \n
第三節(jié) 羊拉銅礦床研究現(xiàn)狀 18 \n
一、主要研究進展 19 \n
二、存在主要問題21 \n
第四節(jié) 研究背景、內(nèi)容及成果 22 \n
一、研究背景 22 \n
二、主要研究內(nèi)容 23 \n
三、取得主要成果 24 \n
第二章 區(qū)域地質(zhì) 26 \n
第一節(jié) 區(qū)域地層 27 \n
一、基底 27 \n
二、蓋層 27 \n
三、關于“嘎金雪山群” 29 \n
第二節(jié) 區(qū)域構造 30 \n
一、金沙江構造帶 30 \n
二、主要構造特征 32 \n
第三節(jié) 區(qū)域巖漿巖 33 \n
一、火山巖 34 \n
二、侵入巖 34 \n
第四節(jié) 區(qū)域變質(zhì)巖 35 \n
一、格亞頂變質(zhì)巖帶 35 \n
二、羊拉-奔子欄變質(zhì)巖帶 36 \n
第五節(jié) 區(qū)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遙感 36 \n
一、地球物理異?!?6 \n
二、地球化學異?!?8 \n
三、遙感解譯 38 \n
第六節(jié) 區(qū)域礦產(chǎn) 40 \n
一、蘇魯-你龍保金、鉻鐵礦帶 40 \n
二、羊拉-曲隆銅(鉛鋅銀)礦帶 41 \n
第三章 礦床地質(zhì) 43 \n
第一節(jié) 礦區(qū)地質(zhì) 44 \n
一、礦區(qū)地層 44 \n
二、礦區(qū)構造 48 \n
三、礦區(qū)巖漿巖 52 \n
四、礦區(qū)變質(zhì)巖 52 \n
五、礦區(qū)地球物理 53 \n
六、礦區(qū)地球化學 55 \n
第二節(jié) 礦體地質(zhì) 55 \n
一、礦體特征 56 \n
二、礦石特征 66 \n
三、圍巖蝕變 74 \n
四、成礦期、成礦階段及礦物生成順序 75 \n
第四章 礦區(qū)巖漿巖 78 \n
第一節(jié) 玄武巖 78 \n
一、空間分布及巖相學 78 \n
二、地球化學 79 \n
三、巖石成因及巖漿演化 92 \n
四、成巖構造環(huán)境 96 \n
第二節(jié) 花崗閃長巖 99 \n
一、巖體特征及巖相學 100 \n
二、樣品及分析方法 101 \n
三、成巖時代 103 \n
四、地球化學 106 \n
五、巖石成因 112 \n
六、構造環(huán)境與成巖過程 116 \n
七、金沙江洋的演化 117 \n
第三節(jié) 輝綠巖 118 \n
一、地質(zhì)特征 119 \n
二、成巖年代 120 \n
三、地球化學 128 \n
四、巖石成因 149 \n
第四節(jié) 石英斑巖 159 \n
一、地質(zhì)特征 159 \n
二、成巖時代 160 \n
三、地球化學 167 \n
四、巖石成因及成巖背景 178 \n
第五章 礦床地球化學 187 \n
第一節(jié) 流體包裹體 187 \n
一、樣品及分析方法 187 \n
二、包裹體巖相學 189 \n
三、分析結果 192 \n
四、討論 197 \n
第二節(jié) 硫同位素 199 \n
一、樣品及分析方法 199 \n
二、分析結果 200 \n
三、討論 201 \n
第三節(jié) 碳、氧同位素 209 \n
一、樣品及分析方法 209 \n
二、分析結果 210 \n
三、討論 212 \n
第四節(jié) 氫、氧同位素 223 \n
一、樣品及分析方法 223 \n
二、分析結果 224 \n
三、成礦流體中水的來源 225 \n
第五節(jié) 鉛同位素 228 \n
一、樣品及分析方法 229 \n
二、分析結果 229 \n
三、討論 239 \n
第六章 礦床成因 249 \n
第一節(jié) 成礦年代學及成礦背景 249 \n
一、分析方法 250 \n
二、定年結果 251 \n
三、定年意義 252 \n
四、成礦動力學背景 255 \n
第二節(jié) 礦床成因信息 255 \n
一、成礦地質(zhì)條件 255 \n
二、礦床成因類型 257 \n
第三節(jié) 銅的遷移形式及沉淀過程 261 \n
一、銅的遷移形式 261 \n
二、銅的沉淀機理 262 \n
第四節(jié) 成礦模式及成礦過程 263 \n
一、成礦模式 263 \n
二、成礦過程 263 \n
第七章 礦田構造與成礦預測 268 \n
第一節(jié) 礦田構造 268 \n
一、斷裂特征 268 \n
二、構造體系 278 \n
三、構造控礦特征 279 \n
四、構造控礦模式 281 \n
第二節(jié) 構造地球化學填圖 282 \n
一、原理及方法 282 \n
二、構造地球化學測量 284 \n
三、構造地球化學異?!?90 \n
第三節(jié) 成礦預測 302 \n
一、主要控礦因素 302 \n
二、找礦標志 303 \n
三、找礦方向 305 \n
四、靶區(qū)圈定 309 \n
五、預測效果 310 \n
第八章 主要結論 315 \n
參考文獻 320 \n
圖版與說明 353 \n
附表 374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