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詩歌詞曲賦中國古代作品明代少數(shù)民族詩文創(chuàng)作總目提要及其散存作品輯錄(敘錄 套裝全2冊)

明代少數(shù)民族詩文創(chuàng)作總目提要及其散存作品輯錄(敘錄 套裝全2冊)

明代少數(shù)民族詩文創(chuàng)作總目提要及其散存作品輯錄(敘錄 套裝全2冊)

定 價:¥298.00

作 者: 多洛肯,趙鈺飛,姚麗娟,晏慶波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20184519 出版時間: 2022-05-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以族別為類,以作家生年為序,對作家散存詩文作品進行搜集整理;全面搜集整理明代少數(shù)民族散存詩文文獻,將分存各地的明代少數(shù)民族散存詩文文獻力爭進行科學規(guī)范的整理,從而有效地保護傳承明代少數(shù)民族詩文文獻。書中敘錄內容主要是作家簡介,包括生卒年、字號、族屬情況、籍貫、科第、仕履、師承、學術淵源;創(chuàng)作基本情況即文學活動,別集及作品存佚情況;作家生平資料,主要依據正史、筆記及金石資料以及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qū)出版的各類工具書、史志目錄、地方志、年譜、清人別集、家乘以及各省區(qū)民族事務委員會古籍辦所藏孤本資料。

作者簡介

  多洛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文學與文獻整理研究,兼任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文學地理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古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民族史料學分會副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少數(shù)民族文學卷》編委、《民族文學研究》編委、《光明日報》“光明文學遺產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大學“中國多民族文化凝聚與國家認同”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特邀專家?,F(xiàn)任西北民族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文學遺產與文化認同研究所所長,甘肅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北少數(shù)民族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民委領軍人才支持計劃人選,甘肅省一流特色發(fā)展學科“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帶頭人,“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博士點負責人。

圖書目錄

上卷
白族/001
楊黼003
川晴溪雨003
桂樓歌004
楊禹錫005
前題005
前題005
楊安道006
陳時雨007
帝釋寺007
詠玉梅花四首007
諸葛白石泉008
云泉寺008
趙子禧009
龍華泉聲009
吳獻堯010
游三塔寺倏然臺010
張聚奎011
滯獄011
楊南金012
土著變012
玉泉013
登德源城013
游鶴林寺013
收春臺013
重修河堤記014
崇正祠記014
姜公弭患記015
楊士云017
四望018
采蘭018
登高丘望遠海018
春日田家詞019
上寅菊019
鯪鯉甲019
擬客從遠方來謝伯繡同年侍御019
和李中溪饋蘭梅韻019
讀東坡書《東皋子傳》后020
無為寺020
次韻020
讀史書《富鄭公救荒事》020
憂旱020
讀昌黎詩021
八寶菜021
欹器021
山寺采芹021
讀南中志021
古今文尚書021
詩021
偶成022
奉和升庵先生留別韻一首022
奉和仰齋趙州道中望點蒼山韻022
次樊沙坪招飲韻022
龍關混混亭送別升庵先生022
正月樂辭用李長吉韻023
二月樂辭用李長吉韻023
九月樂辭用李長吉韻023
十月樂辭用李長吉韻023
十一月樂辭用李長吉韻023
十二月樂辭用李長吉韻023
題墨梅024
初夏醉后用時川觀水長句韻024
和中溪宿觀音巖024
題趙希周獨鯉朝天圖024
不雪025
高天臺初度025
題周青城春江使節(jié)卷025
八日026
送劉正侯參軍兩廣026
鼅鼄026
會石馬泉亭次韻026
大風026
升庵先生至榆026
奉懷郭鞠壇027
人日027
宿圓照寺夜夢與升庵同舟賦別,覺惟記頸聯(lián)因足之為奉別云027
登蒼山次時川韻027
送楊秉德丞邾城驛027
除夕追次庾肩吾韻028
蕨虀028
夜鼠028
新春懷升庵028
布谷028
李向榮送千葉桃李花口占029
院中古槐029
歸燕029
聞各處災異有感029
病中偶成用天臺寄韻029
送王振德再翊蜀教029
送友人陳文英030
送秋官張東洱先生之南寧030
謝時川惠茯苓膏030
三塔寺見龍女花030
江村相訪夜歸次韻030
次升庵韻寄時川先生031
題升庵悠然亭031
飲江村北園用前韻031
送趙子文赴仁和031
靈會寺醉后晚歸031
六月拜掃031
題劉都憲先生白崖別號032
忌日雪夜宿洪圭032
黃芍藥032
奉和仰齋先生話李中溪竹園韻032
次韻酬升庵太史032
希周邀飲云谷庵033
復和倒韻033
文衡山征仲寄畫扇并詩次韻奉謝033
紀事033
和高天臺次伏波祠壁間韻033
傷龍津033
挽趙松山翁034
望武侯祠呈玉卓峰034
石經034
和升庵先生箜篌韻034
墻下葵035
木瓜035
答楊琢庵035
升庵東還不獲溫混混亭之席借龍尾關歌韻035
初雪035
牧牛題畫四首035
見杏花036
紅梅036
洪圭寺見山茶036
雉036
清明日復用歐陽前韻036
三月朔日用前韻037
云雪037
碧桃037
升庵寄南中續(xù)集,董西泉侍御亦有書至,因和升庵集中自江川之澄江東西泉韻以寄二公037
元宵037
奉和張南園先生和白巖先生韻三首037
崇圣寺038
雨后望西山有作038
題樊沙坪園居038
中秋弘圭山玩月二首038
蕩山寺039
靈鷲山039
石馬泉二首039
題毛鳳韶重觀滄海卷039
和楊升庵立夏日三塔寺鐘樓韻039
賑濟饑民議040
金沙江議041
大理郡名議043
補議044
蒼洱圖說045
敬所頌046
石齋贊046
民事錄引047
轉注古音略后序047
莆見素林公生祠集序048
送邦伯劉公八覲序049
東平振旅詩序049
送青巖余先生知嶍峨詩序050
江祀編序051
重刊家禮四要序052
送李君廷實知都勻序052
董氏族譜序053
寧邊茂績詩序054
重觀滇海序055
聚峰奏議序056
三燕鹿鳴序057
梧岡書院記057
太和縣學尊經閣記058
新建會講堂記060
新建楚雄府龍崗書院記060
鶴慶府儒學進士題名記062
鶴慶府南供河記062
范滂攬轡圖跋063
書待漏院記后064
書啾鳴集后064
題南巡紀略065
題述書賦后065
敬庵先生墓表065
張家婦墓碑066
明故四川按察司僉事張公墓志銘067
祭復齋先生文068
星野考069
山川辨071
復建北關門記072
忠誠祠記072
大姚縣建儒學記073
外館驛記074
李霖076
護名寺鐘樓076
蒲陀崆076
池上076
張云鵬077
煙渚漁歌077
李元陽078
關山月079
自君之出矣079
去婦詞079
戍婦詞080
結客少年場行080
將進酒080
采蓮曲080
聞武定事081
月下聽搗藥081
山麓草堂081
山居柬邑中諸君子081
贈白云道士082
鶴云寺仙姝潭082
登應樂峰082
石門山行082
羅漢巖083
青華洞083
病084
河上贈無臺上人歸雞足山舊隱084
晚步戴氏園亭084
園夏084
何蓮洲招放湖084
送楊兵憲平夷084
贈碧潭清上人住雞足頂085
二月雪085
京都九日085
長壽舟中085
邢君履送玄玄棋經085
游薊門李藥師舞劍臺085
光澤藩王席上085
游應樂峰答崔兵憲086
白雪方丈次答趙學憲龍巖086
石寶山別升庵086
酬月塢枉問之作086
園亭086
詠梅花四章086
鑒湖樓087
泛湖登侯家樓同嚴中丞087
竹087
別金陵泛舟懷南臺諸君子087
李元禮墓088
感通寺088
泛洱水088
書軒言懷088
曉樓089
塔坪書所遇089
送徐一往江南憑祭故人唐陳二內翰墓089
訪王山人寫經寺中089
陽南寺090
除夜答宏山前輩韻餉梅蘭090
結構精藍與碧潭清上人090
仙山圣泉090
同熊武選南沙游銀山鐵壁091
方茅辭官空囊歸里因以兔墟別墅贈之091
溪山逢道士091
閑詠091
同諸人渡榆水上雞足山大頂092
筑臺松杪壁上刻劉顧二公詩092
石溪草堂新成寄順慶任內翰忠齋092
尋溪至石囷野酌093
溪居寄升庵093
望西山093
葉榆水093
冬夜094
園梅客集晡時大風吹落嘆而有述094
送趙參軍094
送朱龍灣憲伯095
月潭書院095
相逢行,喜吳學憲見訪095
酬友人貽鯨石095
羅山歌送程廉訪乞歸095
讀毛臺察《罷鎮(zhèn)守疏》096
錢參軍花下飲096
彭憲使枉過竹間097
懷庾樓097
紫竹吟097
寺樓逢爾磯楊子同觀瀑布因悼陳約之內翰097
登石寶山097
升真觀落成有述098
高氏園亭坐中走筆098
觀音巖098
送友人游雞足石門歌099
雨坐禮塔樓099
九鯉湖099
凱旋詩贈諸將099
詠石池落梅100
夢游仙100
季子祠100
詠雪100
感通寺赴齋三首100
秋夜獨酌101
寺樓雨夜與楊明齋同宿二首101
無臺老禪同居白鷗院101
郊野雜賦二首101
得任內翰忠齋書102
廣運彌陀庵訪無瑕老禪不遇令君送酒102
夏日集王受泉亭102
訪一塔藥煉師102
九頂寺次壁間皇甫百泉韻二首102
送集齋張校職辭蕃寮102
訪唐隱君103
天鏡閣同朱方茅宿103
楊東周回自雞足山103
山居留楊子103
寶藏臺飲103
集三塔103
云林104
江樓104
歸里104
泉莊韓文博山居104
贈大慧人云門山104
懷任忠齋104
晚上駝峰104
晚發(fā)鄱陽湖104
病中作105
便溪遇晴105
春日獨游海印庵105
山居柬楊洱磯105
渡榆海105
卜居二首105
檐坐106
送楊兵憲平夷106
秋雨106
中山106
中山聯(lián)句106
三家渡送陸石溪臬長之桂陽106
送三南嚴子赴黔江107
感通寺送龍巖趙文宗,對榻白云方丈,臨歧復上波羅崖賦詩為別107
尋山至浪穹同楊修撰107
秋懷寄林退齋四首107
諸人集演武亭108
浩然閣別朱方茅108
長嘯軒次時川姜兵憲韻108
瞢騰108
十月之望陪見湖泛舟即事108
京師別友人109
飲海門島109
用韻答張愈光109
酬趙浚谷起用至京寄問習池之作109
寧海泛舟別升庵109
柳池村莊109
聞升庵楊太史復還滇戍110
柬張禺山110
邳州聞警有懷徐夏官110
登臺110
江陰別弟元春歸省110
安南驛110
酬傅侍御真定觀兵之作111
海樓落成陪楊邛峽太守用韻111
訪虛舟段君111
高峣舟泛111
仲宣樓111
草堂111
諸提兵三首112
遼藩見遺文繡走筆奉謝112
......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