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關于書法觀念研究的論文集,作者圍繞篆隸為書法本源這一觀點,從文字學與書法史兩方面旁征博引。本書首先對“篆隸為本”書法觀的內涵進行了分析與解讀,提出書法的源本在秦漢及之前的篆隸,接著分析了從漢魏到清代各個時期內篆隸古意筆法的發(fā)展與流變,如唐宋以來篆隸古法古意的缺失,“篆隸為本”書法觀在宋元時期出現(xiàn)與發(fā)展,清代回溯秦漢篆隸古法獲得成功等。最后作者提出“篆隸為本”是近代書法發(fā)展的關鍵及其對書法學習與創(chuàng)作的意義。本書系統(tǒng)梳理了秦漢之前、漢魏之際、唐宋以降、明清等各個時期的書法特點,楷、行、草等書體的形成與發(fā)展,對錐畫沙、印印泥、屋漏痕等等筆法進行了解釋與梳理,緊緊圍繞中心論點引經據典,內容豐富,結構完備詳實,對于書法研究者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具有出版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