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詩正(1697年-1763年),字養(yǎng)仲,號薌林,又號文濂子,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官員、書法家。擅詩文,同杭世駿、陳兆崳等六人結“月課詩社”。 二十七歲,從院長萬(太史)經讀書敷文書院。雍正四年(1726年)中舉,雍正八年(1730年)一甲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旋充《大清一統(tǒng)志》纂修官。雍正十二年(1734年)選入上書房。 [1]乾隆初為南書房行走,遷戶部侍郎。建議八旗應行邊屯,停止募補綠營,以補國用。乾隆十年(1745年)擢戶部尚書。上疏皇帝要以節(jié)儉為要。乾隆十三年(1748年),調兵部尚書。次年,為刑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協(xié)辦大學士。乾隆十五年(1750年),調吏部尚書。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丁父憂,召署工部尚書,調署兵部尚書。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仍命協(xié)辦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授東閣大學士,尋卒,謚文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