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十字軍運動一直被描繪為一場“愚蠢且無謂的犧牲”,但實際上,十字軍運動并不只有短短二百年的東征,更非無謂的犧牲,反而加深了西方人的自我認同,塑造了近代歐洲的形成。并不只有東征:十字軍運動遠不止九次針對耶路撒冷的戰(zhàn)爭,而是一場橫跨六百年,遍及歐亞非的漫長運動。除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十字軍東征”外,北方的條頓十字軍加速了東歐的基督教化進程;伊比利亞半島的十字軍開啟了收復失地運動;針對異端的阿爾比十字軍推動了法國中央集權的完成,這些事跡共同構成了十字軍運動的完整旋律。更非無謂犧牲:從表面上看,十字軍丟掉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全部的中東勢力范圍,但實際上,十字軍強力地遏制了來自亞洲的擴張勢力——解救了奄奄一息的拜占庭帝國,并打亂了中東世界的政治秩序,直到15世紀,一統(tǒng)西亞的奧斯曼帝國才重新對歐洲構成威脅。加速文化認同:在十字軍運動之前,西歐各國只是各自為戰(zhàn)的一盤散沙,而這場運動以宗教為紐帶將西歐各國聯(lián)結在了一起,從此西方人才有了作為“西方人”的自我認同感與使命感,“西方世界”也成為了一個文化共同體的代名詞,在這種文化高度團結且自信的背景下,西方開啟了以文藝復興為序幕的近代化征程。全景式呈現(xiàn)這場從1095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開始,到1697年神圣同盟戰(zhàn)爭結束的西方崛起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