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轉載·
史學理論與中國史學史(欄目主持:李軍)
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史研究的若干理念問題 喬治忠/3
傳統(tǒng)中國史學中的世界認識 葛兆光/13
先秦秦漢史(欄目主持:史黨社)
西周恭懿孝夷時期的王室內部斗爭
——以彝銘及竹簡資料為中心的考察 晁福林/23
春秋時期天命觀念的演變 羅新慧/47
試論戰(zhàn)國秦漢城鄉(xiāng)關系的新變化 馬新 王越/67
西漢諸侯國相的“郡守化”趨勢及其歷史意義 陳昆 李禹階/80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史(欄目主持:彭建英)
天下秩序、八王之亂與劉淵起兵:一個“邊緣人”的成長史 侯旭東/96
“唐朝系拓跋國家論”命題辨析:以中古民族史上“陰山貴種”問題的檢討為切入點 鐘焓/126
鄉(xiāng)里與兩京之間:唐前期江南士人家族 周鼎/159
從“以官存司”到“以司存官”
——《百官志》體例與漢唐行政體制變遷研究 樓勁/179
從唐宋宰相概念論君主支配模式 方誠峰/201
宋元明清史(欄目主持:王善軍)
《金史·宗室表》抉原 陳曉偉/228
元代蒙古人的祖源故事與“家史”書寫 張曉慧/248
關于明代勘合形制的再探討 伍躍/258
撒馬兒罕的禮物:周全《獅子圖》研究 趙晶/276
清代旗民分治下的民眾應對 邱源媛/295
中國近現(xiàn)代史(欄目主持:鄭金剛)
晚清學政的日常事務與生活世界
——陸寶忠督學湖南日記稿本研究 李細珠/318
預備立憲時期立憲派的立憲國民程度論述 鄒小站/343
清末民初遺產稅的引入 雷家瓊/355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共省委的創(chuàng)設與運用 翁有為/374
·論點摘編·
史學理論與中國史學史
論史家對筆記史料價值與不足的認識及啟發(fā)意義 施建雄/397
史學視角下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元素 劉永祥 陳其泰/400
中國古代史學概念的界定、意蘊及其與史學話語的建構 劉開軍/404
量化歷史研究的步驟和作為新史學的價值 林展 陳志武/408
先秦秦漢史
探索華夏民族與中華文明的遠古根系 高星/412
試論東周卿大夫士爵之演生 閻步克/416
文字資料所見戰(zhàn)國時代趙之西境 史黨社/420
從新出簡牘看二十等爵制的起源、分層發(fā)展及其原理 楊振紅/424
秦統(tǒng)治下人民的身分與社會結構 魯西奇/428
從鄉(xiāng)嗇夫到勸農掾:秦漢鄉(xiāng)制的歷史變遷 孫聞博/431
漢初異姓楚王國鉤沉 王?。?35
遝書新論 劉自穩(wěn)/439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史
劉淵的顧命大臣與河瑞、嘉平之際漢國的皇權重構 李磊/443
石勒“趙王元年”與慕容儁“燕王元年” 童嶺/446
文成帝和平二年南巡史事再考 劉瑩/450
“正統(tǒng)”觀念下的北魏禮樂建設 金溪/454
唐代尊號制度研究 孟憲實/458
論唐代內諸司使的定義及其影響 杜文玉/462
構建共通文本社區(qū) 陳懷宇/465
高駢的野心 陳燁軒/469
宋元明清史
10世紀華北地方士人活動諸層面 閆建飛/473
北宋東京近郊的農業(yè)轉型 梁建國/477
宋朝腹地“郡縣無城”與“小城大市”現(xiàn)象研究 來亞文/481
金代品官父祖封贈制度探析 孫紅梅/484
兩宋的勸學文 陸敏珍/487
元朝德運問題發(fā)微 曹金成/491
明代法律演變的動態(tài)性 劉正剛 高揚/494
疾痛中的性別隱喻 王超群/497
“丁”的層累演進 蔣宏達/500
關于清朝嘉道變局性質的不同闡釋及其反思 朱滸/503
中國近現(xiàn)代史
論太平天國拜上帝教的創(chuàng)立 吳彤/506
華盛頓體系、反帝運動與國民革命的醞釀 馬建標/509
1934年南京市民食鹽中毒事件述論 朱英/513
全面抗戰(zhàn)初期國民政府國際宣傳網絡的構建(1937~1938) 劉靜/516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恩格斯的紀念及其歷史價值 林緒武/520
論英國對二戰(zhàn)后中英商約的籌議 侯中軍/523
新中國成立前后人民鐵路衛(wèi)生防疫事業(yè)的創(chuàng)建 黃華平/527
·篇目推薦·
史學理論與中國史學史/533
先秦秦漢史/535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史/537
宋元明清史/539
中國近現(xiàn)代史/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