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的創(chuàng)作數量非常多。他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亦是中唐時期詩壇中耀眼的一顆明星。他見證了整個大唐由盛轉衰的過程。 他生逢亂世,早年顛沛流離,受盡苦楚;青年時苦節(jié)讀書,二十八歲參加科考,先任校書郎,后任盩厔縣尉、左拾遺,與元稹等人開展轟轟烈烈的新樂府運動。他一心想挽救宦官專權、藩鎮(zhèn)割據、弊政從生的大唐,然終為權貴所不容,被貶為江州司馬。一次貶謫,讓他看透黑暗的政局。之后,他在宦海中起起伏伏,雖獲高官厚祿,卻因看到大唐頹勢無法改變,而意興闌珊、急流勇退。 然而,無論順境還是逆境,他都秉持清廉正直的操守,造福百姓。他任盩厔縣尉時,下鄉(xiāng)體察民情,為百姓發(fā)聲;他任左拾遺時,直言進諫,敢與天子論是非;他任忠州刺史時,把一片貧瘠之地治理得欣欣向榮;他是蘇杭的好太守,修堤防、疏六井、建山塘、編《霓裳羽衣舞歌》;他隱居洛陽亦行善政,捐出家中積蓄修八節(jié)灘,變險灘為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