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經濟史多視角看江南經濟史(1250-1850 增補版)

多視角看江南經濟史(1250-1850 增補版)

多視角看江南經濟史(1250-1850 增補版)

定 價:¥168.00

作 者: 李伯重 著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叢編項: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00211079 出版時間: 2022-1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 543 字數:  

內容簡介

  李伯重先生一直致力于江南社會經濟史的研究,他思路開闊活躍,擅長以國際視野來研究古代和近代江南的經濟發(fā)展歷程,挖掘其獨特性。本書通過大量中外史料和各種翔實的數據,從環(huán)境變化、人口控制、婦女角色的變化、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勞動生產率、農業(yè)工具及技術手段的革新進步、城市的發(fā)展等幾個方面來考察明清江南生產力的狀況,從而引出自己對明清之際江南經濟是發(fā)展還是停滯這一歷史命題的再思考。本書對國內外史學界流行的一些觀點和定論提出了質疑和挑戰(zhàn),全書貫穿著強烈的問題意識,體現(xiàn)出作者獨立思考的功力和對歷史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

作者簡介

  李伯重,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歷史系、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云南大學兼職教授以及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英國劍橋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韓國慶應義塾大學、法國國家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等國外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客座教授或研究員,曾任日本東洋文庫榮譽研究員。曾擔任國際經濟史學會執(zhí)委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著有《江南的早期工業(yè)化(1550-1850)》、《中國的早期近代經濟——1820年華亭—婁縣地區(qū)GDP研究》等專著。

圖書目錄

增補版序
前言
篇一 “江南地區(qū)”之界定
篇二 有無“十三、十四世紀的轉折”?——宋末至明初江南農業(yè)的變化
一、“十三、十四世紀轉折”論:一個正在受到挑戰(zhàn)的舊有共識
二、宋末至明初江南的人口變化
三、宋末至明初江南耕地的變化
四、宋末至明初江南農業(yè)技術的變化
五、宋末至明初江南農民經營方式的變化
六、宋末至明初江南農業(yè)變化的特點和歷史地位
篇三 “天”、“地”、“人”的變化及其對清代前中期江南水稻生產的影響
一、明清江南“天”、“地”、“人”的變化
二、明清江南“天”、“地”、“人”之變化對水稻生產的影響
篇四 控制增長,以保富裕:清代前中期江南的人口行為
一、清代前中期江南的人口增長
二、清代前中期江南的人口控制
三、清代前中期江南人民控制人口增長的動機
四、“最低生存水準”與“人口壓力”質疑
篇五 墮胎、避孕與絕育:宋元明清時期江浙地區(qū)的節(jié)育方法及其運用與傳播
一、藥物節(jié)育方法及其運用
二、非藥物節(jié)育方法及其運用
三、墮胎、避孕與絕育方法的傳播途徑
附錄一:唐初至清中葉江南人口的變化――答陳意新《節(jié)育減緩了江南歷史人口的增長?》
附錄二:明清江南確實采用了藥物墮胎:四個實例及相關分析
篇六 “人耕十畝”與明清江南農民的經營規(guī)模
一、“人耕十畝”:明清江南農民家庭農場的普遍經營規(guī)模
二、“人耕十畝”:為什么能夠出現(xiàn)并普及?
三、“人耕十畝”經營規(guī)模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的空間特點
篇七 從“夫婦并作”到“男耕女織”——明清江南農家婦女勞動問題探討之一
一、“男耕女織”模式質疑
二、明代江南農家“夫婦并作”的流行
三、清代江南農家“男耕女織”的發(fā)展
篇八 “男耕女織”與“半邊天”角色的形成——明清江南農家婦女勞動問題探討之二
一、明清江南“男耕女織”的背景:農家男女勞動專業(yè)化的條件
二、“半邊天”角色的形成:明清江南農家男女勞動生產率比較
三、應當怎樣看待農家婦女的勞動生產率問題?
四、“男耕女織”:近代以前江南農家勞動安排的最佳模式
篇九 清代前中期江南農民的勞動生產率
引言:清代前中期江南農民勞動生產率處于停滯或下降嗎?
一、清代前中期農民勞動生產率之界定以及農戶規(guī)模、農場規(guī)模和農戶內勞動分工
二、清代前中期江南農作物畝產量的提高
三、清代前中期江南農民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五、清代前中期江南農業(yè)生產力的提高:農民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基礎
篇十 明清江南棉紡織業(yè)的勞動生產率
一、生產工具的改進
二、勞動分工的加強
三、生產的專業(yè)化
四、棉紡織業(yè)勞動生產率與農業(yè)勞動生產率的比較
篇十一 工業(yè)發(fā)展與城市變化:明中葉至清中葉的蘇州
一、引言:“蘇杭型城市”與中國城市史研究
二、明清的江南城市:界定與類型
三、明清的蘇州城市:范圍與特點
四、明清蘇州城市的地域變化
五、明清蘇州城市的人口變化
六、明清蘇州的城市工業(yè)及其發(fā)展
七、工業(yè)發(fā)展與城市變化之間的關系
八、工業(yè)發(fā)展與城市變化中的郊區(qū)市鎮(zhèn)
結論
篇十二 大分流之前?——對19世紀初期長江三角洲與尼德蘭的比較
一、“大分流”理論與近代早期的江南經濟
二、對1823—1829年華婁地區(qū)GDP的估算
三、對19世紀初期尼德蘭地區(qū)GDP的估算
四、兩個地區(qū)經濟的比較
五、對于兩個地區(qū)勞動生產率差異的解釋
結論
篇十三 “江南經濟奇跡”的歷史基礎——新視野中的近代早期江南經濟
一、“脫亞入歐”:今天的江南經濟奇跡
二、造就江南經濟奇跡的因素
三、西方中心論框架中的近代早期江南經濟
四、新視野中的近代早期江南經濟
五、從昔日的“大分流”到今日的“大合流”
六、結論:從新的視野出發(fā)研究近代早期的江南經濟
篇十四 “壺里乾坤大”:江南史研究長盛不衰的原因初探
一、長盛不衰的江南史研究
二、問題意識
三、史料
四、方法

征引文獻目錄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