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程璐到香港看棟篤笑演出,“結束的時候下樓梯還在笑,感覺快要跌下去了”,那時他有了個判斷:脫口秀在中國,一定可以做起來; 2012年,程璐、海源給《今夜80后脫口秀》投稿,賺到300元稿費,他們受邀到上海共創(chuàng),在那里,第一次見到了李誕、建國等人,幾年后,有了笑果文化; 2017~2019年,《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橫空出世,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真正理解了脫口秀是什么,線上的巨大推動力,讓中國脫口秀在短短十幾年走過歐美百年的歷程; 從過去到未來,更多同道中人加入耕耘全國的俱樂部、開放麥、小劇場演出,踏踏實實做一些能夠持久的東西,“做行業(yè)”一直是他們的現(xiàn)實主義,也是理想主義?!缎υ谏L:讓脫口秀成為行業(yè)》全景式記錄了中國脫口秀行業(yè)發(fā)展史,通過深度跟蹤采訪、實地直擊、大量一手資料,探索內容產業(yè)生態(tài)現(xiàn)狀和未來發(fā)展,并解答了脫口秀對當下年輕人群的影響和改變。脫口秀在中國火爆的背后,除了從業(yè)者對內容的堅守,更有著脫口秀本身對于新一代年輕人價值取向的精準回應——用自嘲的方式,去消解生活中的沉重命題。 澎湃新聞資深團隊進駐式追蹤,全面客觀梳理資料及深度采訪,包括程璐、王建國、梁海源、楊笠、龐博、呼蘭、顏怡顏悅、王勉、周奇墨、楊蒙恩、徐志勝、鳥鳥、小佳、豆豆等演員,葉烽、賀曉曦、咩咩、李誕四位笑果文化創(chuàng)始人,以及笑果文化的節(jié)目制作團隊、線下演出團隊,和全國各地脫口秀俱樂部創(chuàng)始人,共計3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