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回顧(代序)/001
蒙古前期的斷事官、必閽赤、中書省和燕京行省/007
一、 蒙古前期的斷事官/008
二、 成吉思汗時的必閽赤/019
三、 太宗憲宗時期的中書省/024
四、 太宗憲宗時期的燕京行尚書省/037
五、 小結/052
金元之際漢地七萬戶/056
一、 漢地七萬戶包括哪些人/057
二、 七萬戶的權勢——割據一方的世侯/076
三、 漢地萬戶和蒙古統治者的關系/079
四、 漢地萬戶權力之削奪/086
五、 結語/096
六、 后記/110
楊幺起義軍水戰(zhàn)地點與寨址問題初探/112
一、 關于鼎江與鼎口的位置問題/114
二、 關于沚江和上、下沚江口的位置問題/121
三、關于起義軍主要寨址分布狀況/123
附錄一:鐘相、楊幺起義/129
附錄二:關于夏誠的結局問題/131
論范仲淹在御夏戰(zhàn)爭中的貢獻/135
一、 御夏戰(zhàn)爭中的攻守二策之爭/136
二、 宋朝邊防力量的加強/153
也論郝經/168
略論奚族在遼代的發(fā)展/191
一、 奚的族源和早期歷史/191
二、 奚族在遼代的地位和作用/198
三、 遼代中京地區(qū)的民族雜居對奚族封建化的促進/215
金代奚族的演變/226
一、 金滅遼過程中奚族的抵抗/226
二、 金朝對奚族的基本政策/231
三、 奚族的地理分布/237
四、 奚族的社會組織/241
五、 奚族的被融合/245
從曾布根究市易違法案的紛爭看新黨內部的矛盾與問題/248
一、 市易務紛爭的真相/249
二、 曾布是堅定的變法派/261
金初漢地樞密院試析/267
一、 樞密院的設置沿革/268
二、 樞密院的職能、組織機構與隸屬關系/277
三、 樞密院與燕人地主的關系/284
試論宋朝的檢正與都司
——從宰相屬官的變化看相權的擴大/287
一、 建置沿革和職權/287
二、 檢正都司的地位和作用/296
章獻劉皇后擅政與寇準之死/300
一、 劉后是如何登上政治舞臺的/300
二、 劉后垂簾聽政時期的作為/307
三、 劉后與仁宗之間的關系/312
元樞密院制度述略/318
一、 樞密院的組織機構/319
二、 樞密院的職能范圍/328
三、 樞密長貳的人員結構/339
四、 樞密與怯薛與宰相的關系/354
從寇準的遭際看北宋前期君權與相權的矛盾/366
一、 寇準與宋太宗/366
二、 寇準與畢士安/370
三、 寇準與王旦/373
岳飛在湖北/381
一、 初入湖北/381
二、 收復襄漢六郡/383
三、 以荊襄為基地南征北伐/386
四、 整軍練兵與營田/391
五、 湖北人民的懷念/395
《范仲淹傳》前言/399
《中國翰林制度研究》序言/404
金代的“驅”不是奴婢嗎?
——與張博泉先生商榷/410
附錄李涵老師的治學和育人/420
一、 家世與身世/420
二、 學問人生/422
三、 教書育人/429
李老師講授的“宋遼金元官制史”課/438
編集說明/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