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第1章緒論1
1.1研究背景1
1.1.1超低滲透油藏資源潛力大1
1.1.2超低滲透油藏產量增長迅速2
1.1.3超低滲透油藏單井產量遞減快、采出程度低2
1.2超低滲透油藏物理模擬方法及開采機理研究面臨的挑戰(zhàn)3
1.3超低滲透油藏物理模擬方法及開采機理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4
第2章超低滲透油藏關鍵物性測試方法及儲層特征研究8
2.1超低滲透油藏關鍵物性測試方法8
2.1.1超低滲透巖心混合潤濕性測試方法8
2.1.2流體原位黏度表征及測試方法15
2.1.3原油賦存空間定量測試分析方法24
2.2超低滲透油藏儲層特征26
2.2.1超低滲透油藏孔喉特征26
2.2.2儲層黏土礦物類型及含量分析36
2.2.3儲層微裂縫和“微米級孔縫”發(fā)育特征37
參考文獻40
第3章超低滲透油藏數(shù)字巖心研究與應用42
3.1概述42
3.1.1數(shù)學巖心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42
3.1.23D打印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42
3.2超低滲透儲層巖心微尺度臨界尺寸分析43
3.2.1結構尺寸效應44
3.2.2臨界分辨率46
3.2.3滲流REV尺寸46
3.3超低滲透儲層數(shù)字巖心構建方法47
3.3.1超低滲透儲層巖心圖像選取方法47
3.3.2超低滲透儲層巖心掃描圖像二值化方法49
3.3.3超低滲透儲層巖心多尺度融合算法50
3.3.4超低滲透儲層數(shù)字巖心構建52
3.4超低滲透儲層數(shù)字巖心滲吸數(shù)值模擬55
3.4.1理論基礎55
3.4.2模型設置56
3.4.3流體潤濕性對自發(fā)滲吸的影響57
3.5超低滲透儲層數(shù)字巖心3D打印62
3.5.13D打印技術現(xiàn)狀62
3.5.23D打印工藝優(yōu)選64
3.5.3微觀孔隙結構模型的3D打印64
3.5.43D打印巖石的力學特性65
3.5.53D打印模型的室內表征66
3.5.6基于3D打印微觀模型的可視化滲流實驗68
參考文獻71
第4章超低滲透油藏滲吸驅油機理研究75
4.1超低滲透油藏小巖心自發(fā)滲吸物理模擬實驗方法75
4.2超低滲透油藏小巖心動態(tài)滲吸物理模擬實驗方法77
4.3動態(tài)滲吸與靜態(tài)滲吸在線核磁實驗過程79
4.3.1實驗樣品與設備79
4.3.2實驗流程80
4.3.3滲吸巖心初始狀態(tài)分析81
4.3.4動態(tài)滲吸過程中巖心內部流體分布的變化88
4.4超低滲透油藏大模型逆向滲吸和注水吞吐中的滲吸距離92參考文獻99
第5章超低滲透油藏注入不同介質開采機理研究及應用101
5.1超低滲透油藏滲流機理物理模擬實驗系統(tǒng)101
5.1.1超低滲透巖心核磁共振在線測試系統(tǒng)102
5.1.2高壓大模型物理模擬實驗系統(tǒng)108
5.2超低滲透-致密油藏不同注入介質開采機理研究109
5.2.1小巖心不同注入介質驅替和吞吐采油機理110
5.2.2大模型注水、注CO2吞吐采油機理研究123
5.2.3不同注入介質吞吐實驗小結132
5.3超低滲透-致密油藏有效開發(fā)模式研究134
5.3.1直井體積壓裂有效開發(fā)模式134
5.3.2水平井體積壓裂有效開發(fā)模式141參考文獻147
第6章超低滲透油藏有效開發(fā)理論及其應用149
6.1概述149
6.2超低滲透油藏有效開發(fā)基礎理論149
6.2.1體積壓裂縫網精確表征方法新進展149
6.2.2體積壓裂縫網系統(tǒng)傳質機理及影響因素151
6.3注水開發(fā)方式下體積壓裂水平井滲流及有效動用規(guī)律154
6.3.1短水平井小注采單元開發(fā)體積壓裂水平井參數(shù)優(yōu)化154
6.3.2超低滲透油藏段間驅替滲流及有效動用規(guī)律156
6.4超低滲透油藏體積壓裂井產能數(shù)學模型及應用163
6.4.1超低滲透油藏體積壓裂直井產能數(shù)學模型164
6.4.2超低滲透油藏體積壓裂水平井產能計算模型及因素分析171
6.4.3考慮非均勻產液和壓裂液不完全返排情況下體積壓裂水平井產能計算174
參考文獻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