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中國文化書于竹帛:中國古代的文字記錄(六十周年紀念版)

書于竹帛:中國古代的文字記錄(六十周年紀念版)

書于竹帛:中國古代的文字記錄(六十周年紀念版)

定 價:¥78.00

作 者: 錢存訓
出版社: 東方出版中心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47320921 出版時間: 2022-1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7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國古代的書籍和文字記錄的多彩多姿、源遠流長,是中國民族精神之所寄,也是世界文明中特有的奇跡。”本書是對印刷發(fā)明以前中國古代文字記錄及其載體的系統(tǒng)性綜合研究,上起殷商,今日所見最早的中國文字,下迄唐初(公元700年左右),印刷術的發(fā)軔時期,揭示了中國文字記錄的豐富、延續(xù)和普遍性是世界文化史上所獨具的特色。第一章,討論中國古代文字記錄的特色和重要性,及其演進的社會背景和學術因素。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別敘述各個時代的主要文字載體,包括甲骨、青銅、陶器、玉石、簡牘、縑帛和紙卷,詳細討論其內(nèi)容、書體、制度及其特質(zhì)。第八章討論各種書寫工具的形式和演變。第九章,總結(jié)以上各章所述要點,以通俗語言做概括性的闡釋。本書的重點在考察銘刻和書籍之起源及其形體的演變,如材料、形式、技術、方法等。各種書寫材料,都分別根據(jù)考古學和文獻上的資料,詳細研討。

作者簡介

  錢存訓(1910—2015),字公垂,號宜叔。北美最具影響力的東亞研究圖書館學家,享譽世界的中國書籍史、印刷史專家。1910年出生于江蘇泰縣(今泰州市)的書香世家。青少年時代接受新式教育,思想進步,曾從軍參加北伐。1927年入金陵大學攻讀歷史學、圖書館學,從此與圖書館事業(yè)結(jié)緣。1931年任金陵女子大學圖書館代理館長。1932年任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副館長。1937年任北平圖書館南京分館(工程參考圖書館)主任,1938年轉(zhuǎn)任北平圖書館上海辦事處主任??箲?zhàn)期間始終堅守在上海,守護南遷古籍善本,并冒生命危險寄存美國國會圖書館。1947年至1978年,任芝加哥大學遠東圖書館館長,將該館建設成北美最重要的東亞研究圖書館之一。先后用中、英文發(fā)表專著、論文等170余種,范圍涉及圖書館學、目錄學、書籍史、印刷史、中外文化交流、歷史、傳記等。所著《書于竹帛:中國古代的文字記錄》《中國科學技術史:紙和印刷》是中國文化史、書籍史、印刷史研究的經(jīng)典著作,被譯成日、韓等多種文字,在中外學界影響廣泛。

圖書目錄

百五人瑞: 錢存訓先生一生行述  許倬云1
六十周年紀念版序  沈津15
中文第四次增訂本序  李學勤23
中文第四次增訂本  自序27
寫作緣起31
 
第一章  緒論37
一、 中國古代文化的遺產(chǎn)37
二、 貞卜和祭祀文字41
三、 官書和檔案43
四、 史官的職權(quán)44
五、 私家著述和藏書47
六、 焚書之禍48
七、 古籍的整理49
八、 宗教文學的盛行52
 
第二章  甲骨文56
一、 甲骨文的起源和性質(zhì)56
二、 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57
三、 商代的字匯和書體60
四、 甲骨的形式和契刻63
五、 卜辭的內(nèi)容和排列66
六、 甲骨中的記事文68
 
第三章  金文和陶文74
一、 金文的性質(zhì)和類別75
二、 金文的款式和用途78
三、 鏡銘81
四、 貨幣文字83
五、 印章和封泥85
六、 陶器款識88
七、 磚瓦款識90
 
第四章  玉石刻辭96
一、 石鼓文和古代刻石97
二、 碑碣、摩崖和墓志99
三、 石經(jīng)101
四、 釋、道經(jīng)典刻石106
五、 玉器刻辭109
六、 拓印的起源和技術112
 
第五章  竹簡和木牘117
一、 書籍材料的演化117
二、 戰(zhàn)國及秦代竹簡120
三、 漢晉簡牘123
四、 竹木的整治128
五、 簡牘的形式130
六、 行格和書體132
七、 古書的單位和種類134
八、 編裝的方式136
 
第六章  帛書143
一、 絲織文化的起源143
二、 帛書的年代145
三、 帛書的發(fā)現(xiàn)147
四、 長沙繒書和帛畫149
五、 帛卷的材料和形式152
六、 帛書的特殊用途154
 
第七章  紙卷161
一、 紙的定義和起源161
二、 紙的發(fā)明和改進166
三、 紙的流傳和廣被168
四、 紙的西源說170
五、 古紙的發(fā)現(xiàn)173
六、 敦煌紙卷175
七、 古紙的材料和制作177
八、 古紙的加工和保存181
九、 卷軸制度183
 
第八章  書寫工具192
一、 毛筆的發(fā)展193
二、 毛筆的形式194
三、 黑墨和丹書197
四、 煙墨198
五、 漆書和石墨201
六、 硯石的質(zhì)料和形式203
七、 書刀的形制和用途205
 
第九章  結(jié)論212
一、 書寫材料的類別212
二、 古代文獻的傳承213
三、 各種銘文的年代214
四、 中國書籍的起源和發(fā)展215
五、 書寫和復制的技術216
六、 中國文字的演化217
七、 字匯的增加218
八、 中國文字書寫的順序218
九、 中國文字記錄發(fā)展的因素219
 
中文本第一版后序  勞榦222
英文增訂再版本后序: 1960年以來中國古文字學的發(fā)展  夏含夷231
增訂說明  鄭如斯260
 
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1899—2000)263
中國文化、書籍與文字記錄年表274
 
附錄277
一、中文本《中國古代書史》評介  李棪279
二、英文本《書于竹帛》評介  李約瑟286
三、日文本《中國古代書籍史》序  平岡武夫289
四、《書于竹帛》評介摘要  別立謙編譯293
五、錢存訓書史著述編年  錢孝文302
 
西文縮略語316
參考文獻318
圖版379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