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SOLIDWORKS 2022概述1
1.1 基本操作2
1.1.1 啟動SOLIDWORKS 20222
1.1.2 新建文件2
1.1.3 打開文件4
1.1.4 保存文件5
1.2 SOLIDWORKS用戶界面7
1.3 工作環(huán)境設置11
1.3.1 設置工具欄11
1.3.2 設置工具欄命令按鈕13
1.3.3 設置快捷鍵14
1.3.4 設置背景15
1.4 上機操作16
第2章 草圖繪制18
2.1 草圖繪制的基本知識19
2.1.1 進入草圖繪制19
2.1.2 退出草圖繪制20
2.2 草圖繪制工具20
2.2.1 繪制點20
2.2.2 繪制直線與中心線22
2.2.3 繪制圓24
2.2.4 繪制圓弧25
2.2.5 繪制矩形28
2.2.6 繪制多邊形31
2.2.7 繪制橢圓與部分橢圓32
2.2.8 繪制拋物線34
2.2.9 繪制樣條曲線34
2.2.10 繪制草圖文字36
2.3 草圖編輯工具37
2.3.1 繪制圓角38
2.3.2 繪制倒角39
2.3.3 等距實體40
2.3.4 轉換實體引用41
2.3.5 剪裁實體42
2.3.6 延伸實體43
2.3.7 分割實體43
2.3.8 鏡像實體44
2.3.9 線性草圖陣列45
2.3.10 圓周草圖陣列46
2.3.11 移動實體47
2.3.12 復制實體47
2.3.13 旋轉實體47
2.3.14 縮放實體48
2.4 草圖尺寸標注49
2.4.1 設置尺寸標注格式50
2.4.2 尺寸標注類型52
2.4.3 尺寸修改56
2.5 草圖幾何關系56
2.5.1 自動添加幾何關系57
2.5.2 手動添加幾何關系57
2.5.3 顯示幾何關系59
2.5.4 刪除幾何關系60
2.6 綜合實例——連接片截面草圖61
2.7 上機操作63
第3章 基礎特征建模64
3.1 參考幾何體65
3.1.1 基準面65
3.1.2 基準軸66
3.1.3 坐標系67
3.2 拉伸特征68
3.3 拉伸切除特征71
3.4 旋轉特征72
3.5 旋轉切除特征75
3.6 掃描特征76
3.7 放樣特征79
3.8 圓角特征84
3.9 倒角特征91
3.10 拔模特征95
3.11 抽殼特征99
3.12 綜合實例102
3.12.1 鍵設計102
3.12.2 傳動軸設計103
3.12.3 帶輪設計107
3.13 上機操作110
第4章 附加特征建模113
4.1 復雜特征114
4.1.1 線性陣列114
4.1.2 圓周陣列115
4.1.3 鏡像116
4.2 圓頂特征117
4.3 自由形特征118
4.4 鉆孔特征119
4.5 比例縮放123
4.6 綜合實例123
4.6.1 轉向器的繪制124
4.6.2 法蘭盤設計127
4.6.3 基座設計130
4.7 上機操作138
第5章 輔助特征工具140
5.1 查詢141
5.1.1 測量141
5.1.2 質量屬性142
5.1.3 截面屬性143
5.2 零件的特征管理144
5.2.1 退回與插入特征145
5.2.2 壓縮與解除壓縮特征147
5.2.3 動態(tài)修改特征148
5.3 零件的顯示150
5.3.1 設置零件的顏色150
5.3.2 設置零件的透明度152
5.4 上機操作153
第6章 曲線和曲面154
6.1 繪制三維草圖155
6.2 生成曲線157
6.2.1 投影曲線157
6.2.2 組合曲線161
6.2.3 螺旋線和渦狀線161
6.2.4 分割線163
6.2.5 通過參考點的曲線165
6.2.6 通過XYZ點的曲線166
6.3 生成曲面168
6.3.1 拉伸曲面168
6.3.2 旋轉曲面169
6.3.3 掃描曲面170
6.3.4 放樣曲面171
6.3.5 等距曲面173
6.3.6 延展曲面173
6.4 編輯曲面174
6.4.1 縫合曲面174
6.4.2 延伸曲面175
6.4.3 剪裁曲面176
6.4.4 填充曲面178
6.4.5 替換面179
6.4.6 刪除面181
6.4.7 移動/復制/旋轉曲面181
6.4.8 曲面切除182
6.5 綜合實例——衛(wèi)浴把手模型183
6.6 上機操作194
第7章 裝配體設計198
7.1 裝配體基本操作199
7.1.1 新建裝配體文件199
7.1.2 插入零部件200
7.1.3 移動零部件201
7.1.4 旋轉零部件203
7.2 裝配體配合方式204
7.3 零件的復制、陣列與鏡像208
7.3.1 零件的復制208
7.3.2 零件的陣列208
7.3.3 零件的鏡像212
7.4 裝配體檢查215
7.4.1 碰撞測試215
7.4.2 動態(tài)間隙216
7.4.3 體積干涉檢查217
7.4.4 裝配體統計218
7.5 爆炸視圖219
7.5.1 生成爆炸視圖219
7.5.2 編輯爆炸視圖221
7.6 裝配體的簡化222
7.6.1 零部件顯示狀態(tài)的切換222
7.6.2 零部件壓縮狀態(tài)的切換223
7.7 綜合實例226
7.7.1 卡簧的創(chuàng)建及裝配226
7.7.2 傳動體裝配234
7.8 上機操作243
第8章 工程圖設計245
8.1 工程圖概述246
8.1.1 新建工程圖246
8.1.2 指定圖紙格式246
8.1.3 用戶圖紙格式248
8.1.4 設定圖紙249
8.1.5 圖樣操作251
8.2 建立工程視圖254
8.2.1 創(chuàng)建標準三視圖254
8.2.2 投影視圖255
8.2.3 輔助視圖257
8.2.4 剪裁視圖259
8.2.5 局部視圖260
8.2.6 剖視圖261
8.3 操縱視圖264
8.3.1 移動和旋轉視圖264
8.3.2 顯示和隱藏265
8.3.3 更改零部件的線型266
8.3.4 圖層267
8.4 標注工程視圖268
8.4.1 插入模型尺寸268
8.4.2 修改尺寸屬性269
8.4.3 標注形位公差273
8.4.4 標注基準特征符號274
8.4.5 標注表面粗糙度符號275
8.4.6 標注其他注解276
8.4.7 尺寸對齊方式278
8.5 綜合實例——前蓋工程圖的創(chuàng)建281
8.6 上機操作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