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世界史創(chuàng)造歐洲人

創(chuàng)造歐洲人

創(chuàng)造歐洲人

定 價:¥148.00

作 者: [英]奧蘭多·費吉斯 著
出版社: 北京日報出版社
叢編項: 理想國譯叢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47742273 出版時間: 2023-03-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1846年6月13日巴黎一布魯塞爾鐵路開通,1500名旅客接受鐵路公司經營者羅斯柴爾德男爵的邀請,搭上首航火車。受邀的旅客包括法國國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之子內穆爾公爵和蒙龐西耶公爵、法國和比利時的官員們、大仲馬、雨果、戈蒂耶、安格爾等名人。旅途中,柏遼茲指揮樂隊在火車上演奏了《葬禮及凱旋大交響曲》。這條鐵路并非第一條國際鐵路,但卻被視為最重要的,因為它連接了法國和低地國、英國與德語區(qū)。鐵路穿越國界,就此開啟了歐洲文化的新時代。作家、藝術家、歌劇團、樂隊和演員成為常客,搭乘火車穿梭各國,舉辦大量的演奏會、藝術展覽、讀書會、沙龍,國際市場也借由便捷的跨國運輸向量產的廉價畫作復制品和書籍、樂譜的印刷品開放。歐洲各國民眾開始將歐洲視為一個整體并共享同一種文化——他們閱讀同樣的書籍、聆聽同樣的音樂、欣賞同樣的繪畫、觀賞同樣的戲劇。最終,他們以“歐洲人”自居,視歐洲為一個不受國界限制的文化交流、翻譯、交換的場域,19世紀的歐洲就此拉開文化全球化的序幕。鐵路時代帶來大眾交通與旅行的革命,印刷技術提升作品量產的市場力量,最終藝術與文化成為一門生意,而作品最后能流芳百世或是被歷史湮沒,也將由資本市場決定。費吉斯通過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法國女高音保琳娜·維亞爾多和藝術評論家路易·維亞爾多三人的故事,展現19世紀燦爛輝煌的國際主義文化,以及當時的作家、藝術家、音樂家,如何成為跨國的文化中介者,通過蓬勃發(fā)展的文化圈將歐洲各國聯結成一個文化共同體,使歐洲各國人民接受共同的身份標簽——“歐洲人”,進而樹立歐洲文化,以及文學藝術在世界文明的經典地位。

作者簡介

  奧蘭多·費吉斯(Orlando Figes),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博士,現任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歷史學教授。俄國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論是文學藝術,還是政治經濟,他都爛熟于心,無人能出其右。他的一系列解讀沙俄及蘇聯歷史的著作如《娜塔莎之舞:俄羅斯文化史》《耳語者:斯大林時代蘇聯的私人生活》《克里米亞戰(zhàn)爭:被遺忘的帝國博弈》等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是當今英語世界俄羅斯研究的一流大家。作品曾獲沃爾夫森獎、NCR圖書獎,并入圍薩繆爾·約翰遜獎、達夫·庫珀獎等,已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出版。

圖書目錄

關于貨幣的注釋
插圖列表
地圖
導言
第一章 1843年的歐洲
第二章 舞臺上的革命
第三章 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
第四章 流動的歐洲
第五章 歐洲在玩樂
第六章 沒有音樂的國度
第七章 沒有國界的文化
第八章 死亡與正典
后記
附錄 音樂、戲劇、文字、繪畫作品列表
注釋
致謝
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